復利是一個非常重要,非常底層的模型,馬太效應、臨界點效應、邊際成本遞減等等思維模型都可以從這個模型推導。
很好懂,不多說。
雞湯文里下面這個圖出現頻率已不亞于錦鯉。
重要的是什么呢?控制回撤,一場失敗的婚姻、一次不如意的生意。
有杠精不服:刮了子宮彩票的王撕聰,起點少說也有國民岳父給的5個小目標,我家三代赤貧怎么比?
那話題就來到了?Multiplying by Zero,再長一串讓人動心的數額乘上一個零,結果只能是零。對于常見的系統來說,解決如何不牽一發而動全身要比試圖擴大其他部分的效果大得多,“自己辛苦賺的錢,愛往哪投往哪投”國民岳父不敢再說了吧?
巴菲特的最有名一句話是:人生就像滾雪球,最重要的是發現濕的雪和長長的山坡。
硅谷投資人Naval Ravikant《如何不靠運氣致富》表達的也是這個意思。
選擇一個你可以長期從事的產業,尋找一批可以一起長期共事的人。
然后呢?學會利用復利。
無論是財富,人際關系或者是知識,所有你人生里獲得的回報,都來自復利。
其次是善用杠桿,解決基數低的問題。
商業杠桿有三個來源:1、資本;2、人力;3、復制起來邊際成本為零的產品(如:代碼和媒體)。
阿基米德的“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起整個地球。”道出了運用杠桿原理的關鍵:找到杠桿點(支點)。
祝早日找到支點,開啟復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