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上廁所的時間,把《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專欄的文章溫習了一下,剛讀到開頭的時候,就發現早上那一遍讀的真是粗心至極,把最重要的一句(對我來說)給忘了...
那些“成功者”,不管工作還是生活中,多半都是在全身心的投入做一件事。就像剛過去的圣誕,因為是周末,所以大家也都有空,有的人陪朋友陪家人,而有的人仍然在公司加班,又或者不過節,就如往常一樣,做一直在做的事,而不管做哪一件事情,都需要全情的投入進去,這并不是說一個人不可以做很多事情,而是在做每一件事情的同時,都需要全情的投入進去,一心不能二用,其實也是這個意思,當然你要理解成別的,那不在我們講的范疇之內。
吳軍今天講的其中一段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但卻說的不是一個道理,就是吳老師絕不會為了工作而放棄與家人的出游與陪伴,因為,工作還是其他事業,在吳老師的優先級里,永遠都不如家庭重要,甚至可以說工作和事業就是為了讓自己有一個更美好的家庭與幸福的生活,這一點,一點都沒問題。而如果為了工作就放棄了與家人的陪伴,這不就是舍本逐末了么。說到舍本逐末,今天將王曉峰的故事里,王曉峰的一句銷售本質:“銷售就是為了把東西賣出去,然后最重要的就是把錢收回來。”而如果,一次銷售行為,難以把錢收回來,那么就是一次失敗的銷售,甚至可以說,商業的一切都是為了最終能把投入的錢更多的收回來。而如果僅僅是為了把貨賣出去,甚至把這當做最終目的話,那其實也是舍本逐末的一種表現罷了。王曉峰還有一句是:“持續的生意,讓顧客把買的東西用光。”是什么意思呢?你用了很多手段,讓用戶肯為你的產品付費,而用戶付完錢后,卻一直用不完這個產品,或者說一直花不掉充值的錢,這樣就很難對用戶進行二次銷售,用戶也對產品失去了再次持續購買的動力了。這種例子我們隨處可見,易到讓用戶一次性充值了10000,還要再送10000,用戶很難短時間花完這筆錢,甚至需要一兩年,而之后的活動,用戶就無法參與了,用戶有了這么多車費后,花不完的話其實也會很苦惱,一般也會想著花完后再也不用了。這一點上正面的例子也有很多,比如騰訊的會員非常喜歡按月繳納,以及目前的視頻會員喜歡每月自動劃扣,本質上都是一種持續的生意,游戲里充完錢獲得一個神器后,下個月再出另一款獨特的武器,也是;在硬件里,蘋果手機再耐用,也會逐漸讓系統變得臃腫,接著用著不再流暢的系統后只能選擇換新的iPhone了。而沒有對這些商業本質的理解,是無法持續成為贏家的,也無法做出一直相對正確的決策。
前幾天覺得寫的日記很爛,思路很亂。其實寫作,就是思維的鍛煉,同時也是你大腦回路的一種文字表現,你的思維越清晰,寫的東西便越有邏輯,越有條理,而寫作的同時,也在鍛煉你的邏輯思考能力,所以,越寫越好是一件肯定會發生的事情,沒必要糾結你寫的東西爛,事實上并不是你“寫”的爛,本質上就是你在這件事上的邏輯比較混亂,沒有理清而已,之前都是搞錯了因果關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