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別總是在九月,回憶是思念的愁……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燈都熄滅了也不停留,你會挽著我衣袖,我會把手插進褲兜,走到玉林路的盡頭,坐在小酒館的門口……”趙雷溫柔的聲音就像這座城市細細的雨絲,沉沉的霧靄,將你包圍。
初中的時候在地圖上初見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內,一周遭棉花累累好似白云浮地,四下里綠陰似染有如黛石揮灑。前有天府都江堰水利,后有錦城漆器茶藝,唐宋更是一片繁榮,人聲鼎沸。這個物產豐饒、古都文化濃厚的城市,讓我產生了遐想。
又聽聞成都格調慵懶,文化氛圍濃厚,生活在那里的居民不緊不急,凡事寬容看待,更是加深了我對成都的向往。想必天府之國定是青屢如煙,酒館瓦肆,自然與人文相得益彰,渾然天成。樓間小巷,一條條彎彎繞繞的街道,陳列著賣小吃、雜物的店鋪,主人家坐在門前,把蒲扇輕搖,小曲兒哼唱。來來往往的居民或擦肩而過時或停下打聲招呼,嬉笑幾句,或悠悠的在街上晃蕩。
我倒是忘了現代城市發展得如此迅速,剛來到這個城市,天才剛剛亮。沒有重慶的燈火熒煌,也沒有鄉間田野的清新,灰蒙蒙的,沒有驚艷。這個集火車、高鐵、地鐵為一體的站點,占地面積廣闊,成都二字立在上方赫赫入眼。
我們待的時間比較短,第一個去處便是大熊貓基地。它落在偏遠一隅,竹林密布,小道叢生。大小熊貓分開來安置,每一處熊貓的屋落有一兩只熊貓。熊貓媽媽的體型著實龐大,晃著圓滾滾的身子,頂著兩個拳頭大的黑眼圈,抱著竹子就啃了起來。周圍一群人圍觀拍照,也不懼怕,吃完了就找一處酣然入睡。看著熊貓在這綠林中怡然自得,成都原有樣子的輪廓在心中一點點顯現。
四川吃辣,也還習慣。來重慶四川這幾日,吃得是各種面食。遺憾的是我并沒有嘗到正宗的成都特色小吃。也許有味道的地方都藏在尋常街巷,高樓大廈還未拔起的一角,可我們無時間尋找。成都的市區,商場闊大亮堂,街道馬路交錯,人來人往,車流不息。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繁華盡顯,卻不是趙雷歌聲中的成都。偶然撞見方所書店,坐落在一條街道的側旁,進入書店的電梯口是一家西餐廳,天涼風急,小提琴的樂曲在暮色中飄揚,隨著那桌上的燭火跳躍。
第一次見到這么暖意洋洋的書店。書店有兩層,天花板就借內部結構,并無特意修飾,書架、樓梯、桌子一律木制而成,橘色的燈影打在一摞摞書本上,映在看書人的眼睛里,像是耀眼的火焰,散發著熱量,在這寒冬吸引著人們靠近。地方大,書多,人也多。一樓中央還有各種各樣的小玩意擺著,使書店并不單調。沒人匆匆忙忙,只是從書架前走過,掠過那一本本書,停下,抽出一本,細細翻來。原來成都蘊含的情調有一處在這里著落。
第二天回家,又抬眼看了看成都,心中有些不舍。因為只窺得成都一角,剛顯輪廓,又要遠去,還未遇見那個夢中完整的成都。
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沒有玉林路也沒有小酒館,更沒有執手相握的那個人,就這樣走一走,我們聊聊天,看看景,感受成都獨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