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文的開篇我想提出一個問題:假如將您置身于一個小小的空間與世隔絕,晚上不能開燈,白天走路不能發聲,僅靠一臺小收音機去了解外面的世界,連續一周您會怎樣?一個月您又會怎樣?而且還要時刻提防被發現后抓走坐牢您又會怎樣?
這本《安妮日記》記錄了一個來自三個家庭的八個人,為了躲避德國納粹對猶太人的追殺而藏匿于“秘密小屋” 長達兩年之久的故事。
這本書讓我感受最深的是:
一.與世隔絕的孤獨與恐懼
我曾因生育住院一周,為“坐月子”閉門三十天,這樣的喜悅“隱居”都會有一種莫名的孤單和透不過氣的感覺,更何況那沒有陽光,沒有新鮮空氣,更沒有自由,只有饑餓、病痛和孤獨的“秘密小屋”!
不僅如此,“轟隆隆的飛機沒日沒夜地在她們頭頂盤旋,震耳欲聾的空襲噩夢般的反復上演,層出不窮的盜竊事件另人抓狂,還要面對由此而產生的扭曲心理及人際關系。”
我時常被帶入書中敘述的情景,時而緊張的不敢呼吸,時而恐懼的心跳加速,有時候竟想伸出雙手為她們打開一扇窗,和她們一起大口的呼吸新鮮空氣,以緩解壓抑已久的緊張情緒。據此,我深深的感受到自由的幸福!
二.在孤獨苦悶中尋找快樂
從一九四二年七月轉入“秘密小屋”到一九四四年八月被逮捕,兩年的時間都是在“秘密小屋”中度過。“每天都活在惶恐之中,時間一分一秒地切割著我們的生命,這種非人的日子什么時候才能結束?”身處如此困境的她們盼望戰爭結束,渴望獲得自由,這是支撐她們的信念,所以,要勇敢的活下去!于是,她們營造快樂,遇到節日或是某個人的生日,她們都會拿出自己節省下來的物品一起分享慶祝,為枯燥苦悶的生活帶來一絲絲溫暖和甜蜜。而小安妮還把這種窒息的生活戲稱是“一場浪漫又刺激的冒險之旅。”多么可愛的小姑娘。
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十三歲的小安妮履行著自己制定的學習計劃:搜集王室家譜和電影明星資料,閱讀古希臘羅馬神話和歷史書籍,學習法語和英語,認真寫日記,也就是這本日記成為我們今天閱讀的《安妮日記》。
閱讀和學習永遠是支撐內心最強的力量,假如沒有閱讀和學習,要度過那樣艱難的日子是難以想象的。
三.不要戰爭要和平
之前讀這句話的時候就覺得是一句口號,很平常,讀完《安妮日記》后我真切的感受到戰爭給百姓帶來的災難。那種災難不僅是物資緊缺,少食缺衣,更是精神上的壓抑和恐懼,肉體上的摧殘和蹂躪!
戰前,安妮一家人生活富足,家境殷實,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是戰爭使得這家人食不裹腹,衣不得體。父親的公司就在“秘密小屋”樓下卻不能工作,安妮和姐姐正值花季年齡卻不能去學校上學,而是躲藏在“秘密小屋”里過著非人的生活,這都是因為戰爭!
在日記里安妮犀利地控訴了法西斯的種種惡行。“為什么每天要把幾百萬元投入戰爭,卻不舍得投一分錢給醫學研究者、藝術家和窮人?為什么世界上有些人在忍饑挨餓,而另一些地方的食物多的發霉腐爛呢?人為什么這么瘋狂?!”這是一個十三歲少女發出的怒吼!這是對法西斯的控訴!是對戰爭的聲討!
我雖然沒有經歷過戰爭,但歷經三年自然災害和動亂時期,嘗過吃不飽的滋味,體驗了社會不安定帶來的諸多不便,因此害怕動蕩,希望安定,追求平靜的生活。看過《安妮日記》后,我內心深處的聲音就是:不要戰爭要和平!
在和平年代,沒有人能理解戰爭的恐怖,對和平的感悟也不深,談珍愛也不會徹底。我只是用一顆善良的心去祈禱世界和平,祝天下所有的人平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