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苦,才能找到幸福。“
? ? ? 索達吉堪布是藏地偉大的佛學上師,被譽為”當代玄奘“。清華、北大、港大、哈佛大學、華盛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眾多高等學府的講臺上都留下過他的身影。他在《苦才是人生》這本書中,向我們講述了很多藏傳佛教中解決痛苦的不同方法。其中記憶最深刻的一句話是:”苦難,到底是財富還是屈辱?當你戰勝了苦難,它就是你的財富,當苦難戰勝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在人的一生中,總會遭受各種各樣的苦難,沒錯,誰都得學著面對人生的苦難。苦難,雖然折磨人,但也能造就人。關鍵是你如何去看待它。所謂一念起則萬法生,當你把苦難當成修行,當成是通往成功之路的考驗,則會有很多解決痛苦的不同方式,戰勝它,其實并不難!
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有時免不了會感到很痛苦。比如:事業的挫折、疾病的折磨、親人的離去、對財富的貪戀、內心的煩惱、情感的波折等等,無時無刻不在困擾著我們。很多時候也想過用許多的方式想讓自己變得快樂起來,找朋友吃飯,和朋友誑街,去看電影、去購物、去旅游,但那些許的快樂只是曇花易謝,回歸安靜后,那份痛苦的感受依舊清晰深刻的印在自己的內心。讀了這本書后,自己想通了許多,也放下了許多。作者在書中這樣寫道:“面對同樣的半杯水,悲觀者會傷心于杯子一半是空的,而樂觀者會滿足于杯子一半是滿的。”這其實就是個心態問題,索達吉堪布一語道出了苦與樂的真諦。在我們的人生中,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如果不能正視這些痛苦,一味地怨天尤人,總想改變外境來讓自己快樂,這無疑是不現實的。所以,我們不論身處什么環境、不論遇到什么挫折,與其一味地抱怨外境,倒不如靜下來調伏自心。因為,這比什么都管用。不執見、不癡迷,內心才能寧靜。明白自己的心就是世界,外在皆是由心造!
人生在世,往往有太多的放不下。堪布上師告訴我們痛苦的根源,就是執著。即便只有針尖那么小的執著,也會引來綿綿不絕的痛苦。對于自己執著的,得到了,患得患失,得不到,傷心欲絕。如果沒有執著,這一切得失又與你何干?沒錯,如果有一顆知足的心,懂得“得失從緣,心無增減”,即使自己的人生不完美,目標不能完全實現,也會牢牢抓住幸福的翅膀。所以,何時放下了,何時就會滿足,何時才會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