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失眠。下午在書桌前,閃回了去外婆家路上的一個小片段,于是利用失眠的時間,在回憶里重走一遍去外婆家的小路。
那是不知道走過多少次的路,從我家出發,穿過一條公路和幾幢房屋,會經過一條小溪,上面架著一個石板橋,據說這石板橋有一些年頭了,是用紅色的大巖石塊砌成的,石塊的邊緣被雨水打磨的非常圓潤。再往前走,是我們村最年長的太奶奶家的木板屋,旁邊有一顆同樣古老的大榕樹,底下有一大片陰涼,樹旁邊的小徑可以走到溪邊,水是清清的、淺淺的,水底下不是泥,而是細細的柔軟的沙子,可以光腳踩上去,但也要當心有沒有螞蟥。
再往前走就進入了一片桔園,小時候覺得這片桔園非常非常大,童話故事里森林里的意象,我是用桔園里行走的體驗去想象的,小學生約群架的戰場也經常選在這里。如果是桔子花開的時節,走在桔園里是香香甜甜的味道;如果是初秋,地上會落很多發育失敗的小桔子,這個是寶貝,撿了曬干可以賣給收破爛的,換一些零花錢。
沿著行人走出來的路,斜斜地穿過桔園,后面是一條田埂小路。田埂非常窄,右邊經常種一些蘿卜、白菜、大蒜、茄子、辣椒,有時候我媽路過會夸獎一句“哪個家的大蒜,種得蠻瓜(漂亮的意思)的”。田埂左邊有一米多深的梯度,像個小懸崖,雨天要特別注意,小心滑下去。
走一小段,上了大路。這是獨石村(我外婆家的村子)的主干道,這個村的人比較勤勞肯干,很早年就筑了水泥路。之后有三條岔路可以選擇。往左走可以上河堤,這條路比較少人走,路邊有很深的蘆葦,離人家也比較遠,我一個人的時候比較少走。往右走的話,不遠會經過獨石村的小學,小學還沒倒閉的時候,我媽在里面教了很多年書,包括我出生那時候,我媽白天要上課,晚上被我哭鬧到凌晨,很是辛苦。小學里種了幾顆巨大的桑樹,夏天長滿了綠色的毛毛蟲,人站在樹下可能會掉在身上,抓起來胖胖的軟軟的,童年陰影之一。小學倒閉之后,荒廢了幾年,后來被村干部承包做了養豬場。
小學后面有一條小路,這條是最近的路,我媽經常帶我走,路比較小,是房屋與房屋之間的通道,通道盡頭住著一戶人家,是我小學時候學畫畫的嚴老師家,嚴老師是村里少有的文藝人士,村里有幾個孩子都跟著他學畫畫,我的好朋友陳瑛也在,我那時候還在畫石膏球的素描,她已經學上國畫了。嚴老師家門前種了一片竹子,曾經有人指著這片竹子給我介紹了一種毒蛇——竹葉青,自此就永久地聯系上了。嚴老師家再往前走,就快到河邊了。
回到岔路口,再介紹一下第三條路吧,前兩條路在后些年逐漸衰敗了,基本都走第三條路,也就是沿著村里的主干道,要拐個直角彎才能轉向河邊,其實是最遠的一條路,但它是寬敞的水泥路,獨石村的房屋基本是沿著這條路修的,這里每家每戶都認識我媽,村里人閑的時候會搬椅子坐在家門口,看到我媽就會招呼“汪老師,又回娘家了”“你女兒長得跟你一樣高了”。走到要拐彎的地方,有一家“合作社”(也就是小賣部,我們那里還保留了合作社的叫法,方言聽起來像“盒子社”,我很多年后才意識到原來就是“合作社”),這是離外婆家最近的一家小賣部了,小時候偶爾會跑很遠來這里買包麻辣或者冰棍。
拐過彎以后,就直通河邊了,我們鎮叫橋江鎮,有一座橋江大橋,這條江可能叫橋江,反正繞來繞去就是橋和江,也可能它有一個正式的名字,但是鎮里人都不知道,因為我們只有一條江,不用叫名字也知道是它,它就不需要名字了,就像我們管縣城就叫“城里”,因為我們只有一條通往城市的方向。
河上有一座橋,很久以前,是一座木橋,用很多根原木釘在一起架起來的橋,只有一米寬,如果對面來一個擔扁擔的人,只能側著身子讓你過。原木的縫隙可以看到橋下湍急的河水,那時地下水還沒有枯竭,水位還是很深的。小時候過這座橋就是膽量大試煉,比各種景點里的鐵索橋刺激太多了。但是我有一場更驚險的記憶,是一個水位比較淺的夏天,麗萍表姐帶我淌水過河,水應該沒過大腿了,我忘了我們為什么要淌過去,這是大人們嚴厲禁止的事情,沒有淹死在河里是萬幸了。我的麗萍表姐,去年因為肺癌去世了,我至今很難面對這個事情,只有封存在遙遠的家鄉,才能隔絕悲傷。每次漲洪水,木橋就會被沖垮,后來村里人籌資建了一座水泥橋,有三四米寬,能通車。但通車的時候,人得靠邊去躲它,要命的是,橋的邊緣沒有修圍欄,是圓弧形的,延續了木橋的膽量試煉。
過了橋,有兩條路可以走,近的是田埂小路,遠的是大馬路,我們步行還是喜歡小路,沿著河堤斜斜地向上,這片地記憶最多的是初春的油菜花,地里還長著一種野菜,貼著地面散開枝葉,用小鐮刀割斷它的根,然后把它拱上來,甩一甩泥巴,放進竹編的籃子里,這是春天經常做的一項采摘活動,曬干了放進壇子里,等待時間給它發酵成一種噴香的外婆菜。
走完這段田埂再穿過一條水泥公路,又進入另一段田埂,這段田埂要拐幾個直角彎,中途路過一個半人高的土地廟,廟前有一個小拱門,里面有個小土地公,有時候我路過時會作幾個揖,讓土地公公保佑外婆外公身體健康。過后再轉幾個直角彎,到最后一段是直路,這是一條小水渠,從外婆家門前的小溪里流出來,村民們用來澆灌這片田土。沿著水渠走到盡頭,爬上小堤,然后經過小溪上的預制板橋,就到外婆家了,外婆家常年養雞,為了防止雞掉進小溪里,會圍上尼龍網,所以通常還要先繞過尼龍網。如果快到飯點,外婆會在廚房里忙碌,如果是中午或者下午,外婆會坐在正堂屋的沙發上,瞇著眼睛打盹,我進去叫一聲“外婆”,外婆睜開眼睛,笑瞇瞇地說“李yun兒來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