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愛”的這本書有曾經提過一個觀念:許多的人們都一直以為他們只有找到那個他值得愛的伴侶,他才能夠去愛。在整個書里面有一個有趣的故事:有一個男子,他一直到了70歲,還保持單身。有人問他:“你呀,不斷的旅行,從紐約到加德滿都,又從加德滿都到了羅馬,又從羅馬到了倫敦,難道你一直都沒有找到一個完美的女人嗎?連一個都沒有。”他回答說:“有,有過一次。不過那是很久很久以前了,我遇到一個完美的女人。”
“然后呢,你為什么沒有跟他結婚?你沒有跟他在一起嗎?”他很悲傷地說:“我能怎么辦呢?因為他也在找一個完美的男人。”
所以這本書詮釋得非常好,你一直在找尋你認為最理想最完美的對象,而對方何嘗不是呢?而每個人心中,你認為最理想一直存在的是,一種未來的假象,是用浪漫、幻想去想象那個不存在的對象。一旦找到,幻滅之后,他就會覺得不對,這個人不是我要的。所以他又再度的不斷的尋找,不斷地找,換了又找,找了又換。總覺得合適的,理想的,完美的一直都還沒有出現,有可能下一個,有可能再過一陣子。所以我必須說:所有到你面前的人事物,都是你身上發出的一種信念,一種磁場所吸引來的,所以在你生命當中,在你的生命深處,一定會有一種頻率,也是一種功課的需求,來在你吸引來的人身上。如果你只是為了找到一個長久穩定的關系,或者你認為這個是你感覺對不對、是不是所謂的“靈魂伴侶”而去取舍。你會失去許多來到你身邊的一些關系,而且這些所有的關系,一段一段的都是要你自己,你自己誠實地面對你自己的內心。好好地面對你們之間產生的問題,去面對、去處理、去放下,甚至最后跨越,超越,穿越……
愛是一面鏡子所以我們這邊要學習的就是:來到我們生命中所有的人、事、物都是我們的頻率吸引而來的,而在我們生命到來的所有的人事物里面,都夾雜的我們要學習的功課。后來我對命運的觀念命運對我來講是一個撞球的原理,我撞這顆球是為了撞下一顆球。我因為這樣的碰撞到了到達某個位置,是為了在這個位置,我才能夠看到或者碰到我真正要碰到的人,所以不斷的這樣碰撞之下也有可能不斷的碰撞之下,我們外面的殼也就是一種防衛的機制才會褪去,一旦褪去了自己身上堅硬的殼,才能夠發現自己內心柔軟的真愛的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