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推送了一條新聞:青海急診醫生郭慶源一晚接診38人后猝死,年僅43歲。他的履歷上還流淌著著我們武警系統的血液,想來更是令人唏噓不已。
從當前的醫療環境來看,當醫生是高危的,當急診科醫生更是高危的沒邊。這是因為急診科醫生除了密集的值班,還有高強度高緊張度的搶救工作去完成,而這些又大大增加了猝死的風險。
不知道什么時候起,醫生還要背負一些莫須有的罪惡,其實很多人不明白一切罪惡的根源肯定是制度,當然誰叫我們是天使呢,天使就是來撫平罪惡的?!
何為猝死?
WHO是這么說的:平素身體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時間內,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為猝死。
細思極恐啊,猝死是始料不及的!猝死多數是源于心臟驟停,即心臟突然停止跳動。當然這不是隨隨便便可以體驗的!
那是不是人人都有猝死的可能?
哪些人容易發生猝死?
1、有家族史:家里有親人發生猝死,那本人猝死風險會增加。所以你還不給自己上點健康科普的東西?!難不成還等著天使來救呀?!天使趕過來也要時間,除非你是躺在醫院,等著猝死的!
2、自己有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大大增加了猝死的風險!
3、不良的生活方式:最常見!暴飲暴食、吸煙、大量飲灑、過度勞累、精神緊張、心情抑郁等。既然自己不能決定意外和明天哪個先來,還是健康快樂的活著吧。
猝死前兆,該做點什么?
等死?!雖然死亡的概率極其大,但是還是要做一個堅強的小強的!萬一明天比意外先來呢?
在運動工作中,如果出現頭暈、心慌、胸痛、胸悶、氣促、惡心、吞咽困難、渾身無力時,此時一定要告訴自己,你的身體開始給你發出透支警告了。
要知道猝死的發生是非常迅速、意外,隨時隨地都有可能,所以在發生猝死的瞬間,最有效的就是及時進行心肺復蘇(CPR)。
怎樣實施心肺復蘇(CPR)?
(1)病人體位:平臥于木板或地板上;
(2)按壓部位:劍突上4~5cm,胸骨中下1/3交界處的正中線上或劍突上2.5~5cm處;
(3)按壓深度:胸骨下陷4~5cm,雙手不應離開胸壁;
(4)按壓與松開比:1:1;
(5)按壓頻率:100次/分;
(6)按壓/呼吸比:無論是一人復蘇還是兩人復蘇均應保持在30:2
如何預測心臟性猝死?
(1)心電圖:可以查看心臟的節律、心率及心電活動情況,如果心電圖出現異常情況,通常是個很好的預警指標,表示心臟已經出現問題;
(2)心動超聲:可以查看我們心臟的結構、功能情況,如果結構和功能有問題,也需要就診于心臟專科醫師,進一步評定,這也是一項很簡單易行的預測指標。
(3)其他輔助檢查:血常規、腎功能等可以反映身體的一般狀況。
如何預防猝死?
這已經不是老年人的話題,猝死年輕化趨勢已經形成!
切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具體包括適當的體育活動(堅持鍛煉,程度以不明顯勞累為適宜)、戒煙限酒、保持充足的睡眠、保持心情舒暢、避免勞累、飲食均衡等。
引文是盟主個人所創,請酌情參考!
盟主系國家臨床執業醫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圖片引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盟主進行刪除!
_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