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成人的標志不是胸部發育到足夠的size,同樣,擅長運營的標志也不是在運營這個行業混夠了3年或者5年。
有一些能力會跨越時間的累積和世俗的標準,甚至貫穿行業,比如:能夠基于事物的基本規律或普遍規律來進行思考。
這就是《運營之光》第二章給我的啟發。它沒有急吼吼地開始教你如何一個月內將粉絲翻10倍,或是做一場婦孺皆知的營銷活動,而是先說了一些看起來不太有用的東西——運營的基本功。
關于運營基本功的四大板塊里,基礎職場素質,或者說職場工作方法和四大思維模型可以說具有貫穿行業的特質——不管你做哪一行,有這樣的思維模型打底,你都能擁有較高的視角。
本文只說四大思維模型,分別是:
一、回報后置
二、做局思維
三、流程化思維
四、精細化思維
——回報后置——
回報后置,是區別于傳統行業的“推廣——買單”動作的,它更趨向于“推廣——互動——迭代——買單——口碑——推廣——互動……”,每一次推廣動作的終極目的可能都是提高銷售額,進而提高利潤,但單一動作指向的,絕對不只是收錢走人。
想起我剛畢業在華強北賣電腦時發生的一件事。
那時華強北的周末就跟黃金周的各大旅游景點一樣人滿為患,而我的柜臺前每周末都有一個固定的客人,關于電腦懂得比我多,但是也沒有強烈的購買欲望,每次來就是一通聊,幾個小時都不走。
我心想,正好我對電腦參數不太熟練,你愿意聊,我也可以練練手,等聊熟了,你不買也不好意思啊。
我就如此單純的陪這位顧客聊了幾個周末后,經理找我談話。
—你以后不要理那個人了。
—為什么?
—他每個周末都來,好幾個月了,沒花過一毛錢,有跟他瞎聊的這個功夫,你可以開好幾單了!
這是傳統行業,放到互聯網,情況就不太一樣了。
比如還是賣電腦,這個擅長“神侃”又懂行的人可是個寶貝,他對專業發燒,喜歡發表意見,及時跟進行業動態,在互聯網行業,我們管這種人叫:種子用戶。
新產品啟動的時候,都需要這樣一批種子用戶,但他們未必是買單的人,通過他們對產品的把玩、討論、改進使產品趨于成熟,他們提供的內容成為了產品的無形價值,然后他們發揮揚聲器的作用,將產品通過口碑推廣出去。
書里把這種現象叫做:羊毛出在豬身上,然后狗買單。
——做局思維——
做局聽起來像是設置圈套,在這本書里,指在運營策略層面,你發的內容、策劃的活動、推廣的渠道等必須按照某種節奏層層推進,有點像戰略部署,在第一個動作開始前,所有的流程必須都已經在腦海里了。
我從書里總結了做局的三個技巧,供大家參考。
1、尋找破局點
書中例舉了一次招牌會的發起過程,通過邀請名企職員報名,再利用行業領軍人物時刻對人才虎視眈眈的心理,將報名參與的名企職員名單拿來勾引領軍人物,讓領軍人物為這次招聘會站臺。有了相當有含金量的招聘者和應聘者,剩下的事就水到渠成了。
在這里,領軍人物的加入,成為了這場招聘活動的破局點,由此可以看出破局點的幾個特征:
1)、既有資源:作者認識的名企職員,比如阿里巴巴,小米等的在職員工就是他的既有資源。
2)、有公眾影響力:行業領軍人物無疑是非常有影響力的,就像當年高考考了200分也敢報清華一樣——誰還不夢想著看一眼活的大神。
3)、增加參與含金量:目睹公眾人物,聽公眾人物的演講(邏輯思維跨年演講),或者一些戶外賽事里,具有“國際通用”的賽事證書等,都能增加活動的含金量。
2、形成MVP
有時候,對于一款新產品投放后會形成如何的市場反應我們無法預測,又不想貿貿然投錢,這時候,我們可以先制作一個“內測版本”,內測版本有兩個思路:
1)、小范圍使用,搜集市場反饋;
2)、大面積投放,但是投放的是簡易的版本,只為了讓大家知道大概是怎么回事,然后發起預售或者眾籌,根據預售情況,再來考慮產品的最終形態。
3、迭代產品
做局思維整體是個小步快跑的思維,不是一次性把東西做成了,伸到用戶面前開始巴拉巴拉闡述產品價值,而是做——放——改——放……這樣一個循環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勾搭大咖、內測投放、種子用戶溝通、產品溝通更改都是運營人員身上肩負的重任。
以上三個技能有時疊加使用,有時單獨使用,視用戶體量,產品類型,產品所處的階段而定,總之:
組局成功的關鍵,總是在于你能夠一一界定清楚,局內各方的價值共給關系,并在其中穿針引線,優先引入某種較為稀缺的價值,從而逐步讓各方間的價值供給關系從最初的假象一點點變為確立。
——流程化思維——
流程化思維有點像那個著名的小品里問的:把大象關冰箱里總共分幾步。
當你接到一個任務,第一步要想這個任務的目標是什么,比如,目標是在某個季度增加某個產品的銷量,或者提升某個產品的某項數據值。
那么,要達到這個目標,總共分幾步。
最后,在每個步驟上,運營可以做些什么來達到階段性的目標。
——精細化思維——
精細化思維我理解的是——熟練運用Excel的程度,將大的目標拆分為小的目標,將小的目標量化成標準動作,固化每個標準動作的執行節奏、執行方法,然后管理N個表格,做到時時更新,心里有數。
比如目標是發起一場200人參加的相親活動,這個目標再細分,可以分為:活動預熱期100人,活動預報名300人,活動正式報名500人,活動參與200人。每一個指標分別包含氣氛的烘托,網紅的引入,宣傳渠道的鋪設等,按照什么節奏什么標準,在什么時候發出,包括危機預案是什么等,都安排得明明白白后,在實施過程中,進一步調整,更新。
這四個思維模式涵蓋了一個運營人員的信仰(回報后置)、宏觀思路(做局)、宏觀到微觀(流程化)以及微觀思路(精細化),本身也是一個運營人員工作時的完整流程。
大家可以在實踐中繼續摸索,找到最適合自己產品和性格的運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