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夢的人是幸福的,人生最痛苦的,是夢醒了無路可走。——魯迅
王安憶的《長恨歌》以上海女人王琦瑤一生為線索,講述她在各個年齡段的情感追求。王琦瑤這個弄堂出來的女孩,十七歲評為上海小姐后,被李主任包養。李主任遇難,又成為普通百姓。但她內心的情感潮水從未平息,先后與幾個男人有了感情糾葛。最終被人殺死,命喪黃泉。
這部小說曾榮獲第一屆世界華文文學獎,2000年獲得我國茅盾文學獎。它帶著濃厚的老上海風情,從20世紀40年代到90年代,有著半個多世紀的回望,因此被譽為“現代上海史詩”。
1.從平凡到被矚目
王琦瑤是上海弄堂的女兒,容顏嬌美,深受同學吳佩珍的喜歡。吳佩珍帶她去表哥工作的片場試鏡,沒料因王琦瑤試鏡的失敗,兩人的友誼漸行漸遠。
試鏡雖然失敗了,但導演把王琦瑤介紹給了愛拍照的程先生。程先生把王琦瑤的照片,刊登在《上海生活》上,王琦瑤獨特的美博得了大家的眼球,“滬上淑媛王琦瑤”名字在學校里傳開。
人的容貌只要引起眾人的欣賞注意,她的身份、地位,連日常的人際關系也會發生改變。
王琦瑤融入新的圈子,在程先生和蔣麗莉建議下,競選“上海小姐”并榮獲第三名。她的形象深受市民們的喜歡,她三小姐的名號是最體現民意。大小姐二小姐是偶像,是他們的理想和信仰,三小姐卻與日常起居有關,是使人們想到婚姻、生活、家庭這類概念的人物。
他們的生活里正是需要的是“三小姐”這樣的人。
這個養在深閨里王家女兒,她的美被發掘出來后,成了整座城市的榮光。那種榮光超越了王琦瑤的本身,隨之讓她的命運發生轉變。
人生的機遇總是充滿神奇,很多時候,一個不經意的選擇就足矣改變一生,王琦瑤參選“上海小姐”,也就意味著她的一生注定是不平凡的。
2.命運的挫折,打敗了愛情之夢
有“上海小姐”這個光環,王琦瑤內心像一朵冷艷的牡丹。她清楚程先生喜歡自己,朋友蔣麗莉喜歡程先生。她對程先生有一點心動,但并不她的最佳人選。她巧妙地在三人之間迂回,不露半點痕跡。
她可能這么以為,退上一萬步,最后還有個程先生;萬事無成,最后也還有個程先生。
王琦瑤做什么事都需留三分余地,供自己回轉身心,只管做好自己的七分就行。她的這種性格,少了真誠多了提防。
不久,她受邀剪彩,遇到四十多歲的李主任。李主任毫無掩飾地說喜歡她,第二次見面,就送了她一個嵌寶石戒指。李主任的氣場和出手不凡,俘虜了她的芳心。
這樣一比較,擁有權力的李主任,和普通市民程先生就有了很大的落差。王琦瑤選擇李主任,甘愿做他的外室。
包養后的王琦瑤,就像當初唐明皇專寵楊貴妃那樣,“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愛麗絲公寓內,李主任用錢填滿了花瓶,首飾盒,衣柜,也填滿王琦瑤的時間。
王琦瑤將這些東西連同李主任一起喜歡。她是愛麗絲公寓里的皇后,全身著裝蕾絲邊的公主。可惜,命運偏偏捉弄人,沒過多久李主任不幸罹難,“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楊貴妃痛別唐明皇再次上演。千百年來,“紅顏薄命”一語成讖,命運也如此巧合。
王琦瑤痛徹心扉,帶著李主任給她的桃花心木盒里的金條,告別愛麗絲。
王琦瑤的這場愛情的結局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評選“上海小姐”的經歷,開拓她的眼界,膨脹了她的虛榮心,選擇有權力的李主任,享受繁華富貴。可在動蕩的年代,恰恰權力也是靠不住的。
當然,她辜負了程先生的一片癡情。程先生得知王琦瑤做了李主任的外室后,失意又難過。蔣麗莉不失時機追求他,本以為能走到一起,但他們心中總隔著一個王琦瑤。交往中蔣麗莉的無端猜疑,不知進退,慢慢地將程先生越推越遠,都落得了一個心酸的下場。
金錢和愛情哪個重要,各有各的說法。生活總有像王琦瑤那樣的女子,以物質為基礎,把感情當籌碼。傍大款,做小三,肆意揮霍青春。不光彩,又遭人唾棄,等到容顏衰老,追悔莫及。
3.門第之見,愛情再次落空
王琦瑤是打不倒的,上海這座城賦予她堅韌的性格。她重整好心情從蘇州鄔橋回到了上海平安里。守住自己曾經是上海小姐的秘密。平安里的相熟都是不求甚解,浮皮潦草,表面上鬧,底下還是寂寞,這寂寞是人不知,己也不知。
她高傲又孤芳自賞,為防衛自己做了一層殼,殼里藏著她的自尊心。但骨子里的東西是藏不住,她總穿著一件素色旗袍,帶著上個時代的遺跡,集陳舊與摩登于一身。去看一場老電影,喝茶讀報紙。王琦瑤認識了康明遜,康明遜對這個獨居又漂亮的王琦瑤,挾夾著好奇和欣賞。終于有一天他在舊刊物找到曾經的王琦瑤,謎底解開。
康明遜喜歡上了王琦瑤。王琦瑤一半清醒一半糊涂,康明遜雖是無業游民,但家底好,門弟高,他們不可能光明正大走到一起。可現在她只想要一個男人的關懷,躺在懷里的那種溫暖。她愛康明遜,哪怕康明遜和她沒有夫妻名分,她也愿意和他做一對野鴛鴦。
王琦瑤懷孕了,這讓康明遜措手不及,他是自私的。他不想因為這個孩子,為自己的將來作抵壓,他對王琦瑤有多少沉醉,就有多少清醒。
王琦瑤想到了康明遜的朋友薩沙,想到了一個可以讓康明遜脫身方法。她和薩沙發生了關系,說肚子里孩子是他的。薩沙將信將疑最終還是逃離了。
王琦瑤追求愛,卻又求而不得,與其說是宿命,還不如說選擇的錯。她一次次的悲劇就在于她總是夢想愛情,明明知道結局已經定格,還義無反顧地陷進去。
王琦瑤再次碰到程先生,已經腆著大肚子。得知王琦瑤一個獨居,仍是單身的程先生真心真意照顧起她,直到新生命的到來。一切都在變,可程先生還是程先生,他是把王琦瑤放在心尖上,半輩子的人。
幾次的經歷讓王琦瑤心存愧疚,她覺得自己配不上程先生,把話說開了,希望程先生徹底放下她。如果王琦瑤真將程先生看作“底”,她任何時候和他在一起了,人生都會駛向好的方向。可惜卻她沒有,她現在看作的“底”,是李主任留下來的那盒金條。
4.年齡差距,打破最終的愛情幻想
金條可以兌換成貨幣,卻無法兌換逝去的年華。
這女人的日子,其實是最不經熬的。過的時候不覺得,過去了再回頭,怎么就已經十年二十年的?曬霉常常叫人惆悵心起,那一件件的舊衣服,都是舊光陰,衣服蛀了,烊了,生霉了,光陰也越推越遠了。
八十年的上海,出現一類風流人物,他們保持老上海的舊時尚,以固守為激進,所謂“老克臘”。彼時出現了一些回憶的舊上海的文章,王琦瑤的名字便躍然而出。這道四十多年前的光環,又回到增加了年紀的王琦瑤身上。
王琦瑤受邀到各類聚會上,她的光輝為聚會添了一筆奇異的色彩,在舞會的音樂中,圣誕節的燭光里,她恍惚又回到了愛麗絲。
王琦瑤就在一個派對上,認識了二十六歲老克臘。
老克臘看到舉止優雅的王琦瑤,像壁上的畫,褪色不褪本,他的那顆懷舊的心被深深觸動了。
他們漸漸相熟,聰穎的王琦瑤捕捉到他的心思,給他看木雕的西班牙盒子,有些年頭鎖樣式。在王琦瑤追溯的記憶里,老克臘甚至把王琦瑤當作了好萊塢的明星。
他們在一起了。王琦瑤好象回到了那個十七八歲的時光,她想拽著這個年輕風雅男子的手,一路走下去。
王琦瑤再次做夢了,她忘記了自己的年齡,忘記了倆人時代的差異,又一次陷入愛情的夢想。
對老克臘來說,王琦瑤這個舊時代里的上海小姐,她的韻味就像一部老上海影片,他迷戀片子中那種被時光暈染的風情,片子放完了,他懷舊的心情也終止了。老克臘再是崇尚四十年前,可心還是一顆現在的心。
孤獨的王琦瑤以為找到了依靠,她拿出了自己依靠的“底”,讓老克臘打開看看,她向這個年輕人,索要一份陪她走下去的愛,老克臘沒有打開盒子,倉皇地走了。
人心叵測,常來的長腳嗅到“底”的信息。黑夜里,他謀財而來,將王琦瑤扼殺。一切聲色光影因死亡咽下,無聲勝有聲,此恨無絕期。
在小說里,從王琦瑤的眼睛里,可以鑒賞出城市的奢華和趣味。上海人王琦瑤是精明的,因為精明和保留,錯過了程先生。她以為手里的財富能夠依靠,可仍然幻想男性、依賴愛情來改變命運,王琦瑤一生都活在自己的夢里。
命運真的能把握嗎?社會環境的變動,城市的變遷,時代在推動著命運走。但只要自己有掌握命運的意志,不依賴,不靠誰,這何嘗不是一種有聲有色的生命挑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