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s is more。
你有多久沒有專心致志于一件事上?
如果你細心觀察身邊的人,你一定會發現許多人已經沒有辦法專注于當前的事情。
當我們吃飯時,我們不會專注于咀嚼食物,體會食物給我們帶來的味覺上的享受,而是聊東聊西或者玩手機。
更加不用說走路時玩手機,那已經是一種生活常態。人們對手機有一種強烈的依賴感。手機具備鴉片的特性,同樣讓人成癮,欲罷不能。只是手機對身體的傷害遠遠比不上鴉片,但是手機會不斷侵蝕我們的精神。手機上的游戲,視頻,新聞之所以能夠讓人沉迷其中,是因為它們利用了人性的弱點。一個接一個的視頻和新聞,總是吸引你再多看一眼,然后一不小心看了好幾個小時。
對于上癮,我是深有體會。讀大學時,我就是一個重度網絡小說患者。我可以不眠不休,哪怕再累,也會勉強自己睜開眼睛再讀一章。
當我們工作和學習時,我們習慣于放著音樂或者視頻。或許你不會聽和看,但是如果不這樣做,你會不知所措,也無法靜下心來做事。
想不到,我們竟然需要通過分心的方式來專心。
為什么會這樣呢?
1.對時間的焦慮感。
不管怎么努力,你總能發現自己還有更多的需求,所以,時間顯得不夠用。注意,不是不夠,而是認為不夠用,所以一心二用。
因為一個虛幻的感覺,我們最終浪費更多時間,得不償失。閱讀書籍時,我們還要聽書;洗澡時,一些人都要在旁邊放視頻。我們渴望擁有更多的時間。
Less is more。
你把時間花費在越多的事上,那么,平攤下來,你放在每一件事上的注意力就會減少,這樣,你的學習和工作效率自然降低。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很有感悟。之前我們講對我們不需要的東西要斷舍離,但是,處在現代社會,我們發現讓我們喜歡的東西太多了,但我們的注意力就那么點,讓人力不從心。
所以,不僅要對不喜歡且無用的東西斷舍離,我們還要主動放棄自己喜歡的東西。如果你不愿舍棄自己的喜好,那么,你就沒辦法容納新喜好。
2.習慣成自然。
生活的快節奏,手機電腦中無數個好看的視頻,好玩的游戲,好看的新聞,漸漸地讓人養成一種習慣。而習慣一旦養成你就很難擺脫。
這個習慣會順應人心。有時候,我們不知道該看什么視頻,就寧愿漫無目的地查找,也不會放下手機。有時候,我們根本不想看視頻,但是卻無法擺脫。
3.分心。
有一個朋友,不管我和她說什么事情,她都很難做到專注于某一件事情不分心。很多時候,話說到一半我已經說不下去。她開始扯其他事情,開始做其他事情,開始和其他人說話去了。所以,每次和她說事情時,都一種強烈的感覺,時間浪費掉了。
分心能讓人拖延,拖延能幫人隱藏尷尬和不知所措。
分心能幫我們遠離:無聊、難受的情緒、活在當下、不喜歡的事情和不忙碌的恐懼。
但是,隱藏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隱藏了,問題還在那里,它不會消失。你只是延遲自己面對問題的時間點而已。
不妨想想,現在我們還能夠坐即坐,睡即睡,吃即吃嗎?
太難了。其實,我們稍微理智地分析就能想明白:我們真正該做的就是專心致志于一件事,這樣最有效率且浪費最少。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能不能靜下心來,很簡單,只需什么都不做,然后感受自己內心和身體的變化。這樣,你就知道靜下心來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專注是一個人非常重要的能力,但對我們來說,似乎越來越難做到了。只有愿意舍棄,控制自己對時間的焦慮感,才有可能重拾專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