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認為內向是一種性格,在百度百科上搜索,對內向的釋義是:心理學上是指氣質中指向性的一種,人的言語、思維和情感常指向于內者為內向,表明神經系統的興奮過程占優勢。
內向的人真的會失去很多機會嗎?
我覺得這跟職業也有關,朋友月月是幼兒園教師,她所在的私立幼兒園在她們當地城市收費很高,作為高端幼兒園,學校每月幾乎都有大大小小的活動開展,每次開展活動的時候,臺上那個美麗大方的主持人都是她。
記得有一次領導在開會的時候表揚她,說她勇于表現自己,給領導的印象很深刻,現在,她已經成為學校的金牌主持,無論什么活動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她。雖然并非科班出生,但她長期的的磨練鍛煉了她流利的口才和良好的臺風。今年,總部機構的大型畢業典禮,總經理就欽點了她去主持。
一直以來,她都會努力去爭取自己想要的,從實習生到現在的資深教師,一路走來她總是能把機會緊緊握在手里,這不是運氣,是自信和實力。
俗話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而我理解的準備,不過就是平時多做一些,多練一些,做到不可替代,這樣才會吸引機會的到來。
性格內向帶來的都是負面的影響嗎?
性格內向會對人的生活學習與工作中會起到哪些好的與不好的作用呢?
先說好的方面吧,性格內向的人在學習與工作中思考問題比較集中具有方向性,當然這不是說性格外向的人思考問題就不集中沒有目標方向。性格內向的人做事會更認真、更加細致。
那么不好的方面呢?性格內向的人往往會讓人覺得冷淡,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覺,同時因為性格內向而不善于與人溝通,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情緒,這對自身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或者傷害。
回到主題,性格內向的人真的會失去很多機會嗎?答案是,會,但不是絕對,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這得看處于一個怎樣的環境下。比如是像科研、醫療等專業性比較強的領域下,性格內向幾乎沒有什么影響,但是如果是像教育、金融等需要和他人進行比較多的溝通交流才能有成效的領域的話,性格內向就成為了一個劣勢,一個負擔。
舉個例子A和B兩人,一個是生物學博士畢業,在國家某研究所做科研工作,一個是經濟學本科畢業,在某金融公司工作,他們的工作內容大不相同,但是二人有一個共同特點,兩個人性格都比較內向,外人看來就是一個悶葫蘆。A因為性格內向而能更專注的研究課題,在工作幾年后做出了不小的成就,因此得到了很多國家以及國際的獎勵,被行業內所熟知,然而反觀B,由于其性格內向不善于與客戶,同事和領導溝通,在幾年的工作中一直沒有做出什么重大的業績與成就,一直作為一個小職員默默的工作。
通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性格內向并不一定會使我們失去機會,要看我們處于什么樣的環境,從事什么樣的工作,因此不要因為自己性格內向而苦惱,找到適合自己的環境,一樣可以取得成就獲得成功。
文章僅個人觀點,我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內在氣質,都有屬于自己的軟實力,找到自己的閃光點很重要。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