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策略的兩種技巧
----艾瑞克森催眠術的聯想策略
聯想是多數學習理論的核心概念。簡單來說,所謂聯想是指與刺激相關的反應會在刺激呈現時自動激活。在催眠情境中,觸發聯想反應是誘受術者進入催眠狀態的主要方法。
提出問題。
向受術者提問,是催眠溝通的常用技巧,特別是在催眠開始階段,可用的問題類型很多。吸引注意的問題是開始自然誘導的理想溝通,它使得隨意談話平滑過渡到催眠誘導。例如,在提問一般社交問題(“天氣怎么樣?”“路上順利嗎?”)之后,轉而就無害的外界事物提問(“你看這個新書柜怎么樣?”“你的外套是在哪兒買的?”)。
有了和諧氛圍并贏得受術者的注意(只需幾分鐘)之后,可以轉向能產生催眠反應的問題。例如,“你真正放松的時候是什么感覺?”“你能回想起感覺很安全的時候嗎?”
在做年齡回溯的時候,可以用下面的問題提問:
“你小時候有綽號嗎?”
“你在哪里長大的?當時家里有幾間臥室?”要多采用幾種問題系列,探索各種催眠的可能性,直到發現受術者對哪種問題有催眠反應。
提問后要留出時間,停頓一兩秒,期待地看著受術者并輕微地點頭:以促發其催眠反應。當受術者出現進入催眠的跡象時,以更慢更加意味深長的語氣提出下一個問題。
當受術者發出明顯進入催眠的信號時(如眼動停止、運動減少、語言回應延遲等),可以轉向使用不需回答的佯裝問題來占據意識過程,并激發無意識的搜尋過程。例如,“你感覺越來越舒服,越來越放松了吧?”提問時通常要緩慢、有節奏,以便將受術者的反應擴展到最大。但對于很難放開意識過程的受術者,有時可以用較快的語速讓其意識超載或干擾其意識過程。具體做法是:
催眠師用很快的速度連續提出一系列的閉合式問題,這些問題的答案只能是一致的“是”我”否”,從而在受術者的下意識層面形成一個“是”或“否”的反應定勢,然后催眠師悄悄轉換條件,將預定的指導語呈現給受術者,受術者會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按其思維慣性,接受難以接受的事物或理念。這實際上就是人們在辯論中常常采用的蘇格拉底問答法。
嵌入暗示。
所謂嵌人暗示,亦稱包埋技術,就是把可能引起阻抗與沖突的指導語巧妙地融人“自然”交流的談話里,讓受術者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并進入催眠狀態。
一位禪師講法,聽眾云集,其中有一不服者,公然挑釁:“世間萬法皆妙,你的禪法有什么好?如果你能讓我聽你的,我才服你。”禪師很平靜,說:“你先到我的左邊來,一會兒我跟你說。”然后繼續說法,那人站到左邊去了;過了一會兒,禪師又說:“站到我的右邊來,我跟你說。”那人又站到右邊去了;頓了一會兒,禪師說:“還是站到前面更正式。”那人又站到禪師的正前面。現在,禪師不慌不忙地說:“你看,我讓站到左邊你就站到左邊,讓你站到右邊你就站到右邊,讓你站到前面你就站到前面了,你還有什么話說?”
戰國時著名軍事家孫臏,年輕時與好友龐涓一同去云夢山,拜鬼谷子為師。一天,鬼谷子先生對兩位弟子說:“我在山洞里,你們誰有辦法讓我出去?”龐涓回答:“你不出去我就用火燒!”先生巋然不動。孫臏說:“老師!您的問題太難,弟子實在沒有辦法讓您出去,但如果您在洞外面,弟子有辦法讓您進來。”鬼谷子走出山洞,孫臏深施一禮,說:“老師!我已經請您出來了。”以上兩例,都是嵌入或包埋技術的巧妙運用。嵌人暗示的具體方法是,先確定所要傳達的暗示,而后將其以若干不易覺察的句子分散在一個較大的語境中或故事情節里。
可以將與催眠狀態有關的詞語直接嵌在簡單的句子里,如“你現在可以完全放松”,也可以更加委婉,將受術者的注意力引向其他的時間、地點或其他人,如“于是我回家了,感到全身溫暖舒適。”“你望眼窗外,見到小鳥飛翔是如此自由,孩子嬉戲是如此開心。”
還是用轉換說話的聲調高低、音量大小、語速快慢,或改面部表情、身體姿勢等非言語信息,來做間接的嵌入暗示。例如,催眠師開始可以用常規的速度和強度講話,在傳遞嵌入暗示時,聲音要變得緩慢柔和,還要停頓一下,使受術者有時間對其加以體驗,之后再回到常規的語言風格。
這種精微的非言語溝通和間接暗示,既可以繞過意識的監察,又足以影響無意識過程。因為受術者對一種新的語言模式會以不同于其他信息的方式進行加工。
大多數人都對這種嵌入暗示有明顯的反應,尤其是在嵌入的信息與受術者的需求和理解一致的時候更是如此。
艾瑞克森曾用上述方法為一位罹患癌癥的花匠減輕疼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因為這個人對催眠很反感,艾瑞克森便以養花作為談話主題來吸引病人,通過講述一株番茄的成長發育歷程,嵌入了許多與催眠狀態和控制疼痛有關的詞語。例如,“雨水帶來安寧和舒服”“果實帶來滿足”等,不但使其劇痛大為減輕,還恢復了足夠的體力回家。
艾瑞克森在討論這個案例和其他案例時,強調了以下幾點在運用嵌入暗示技術中的重要性:
①與來訪者建立和諧的關系;
②識別和利用病人改變的愿望;
③尊重和利用個體的需求和特點;
④說話時足夠意味深長以吸引和保持受術者的注意力。
當然,這些要點同樣適合于任何治療情境。
在催眠過程中突發的干擾信息也可以嵌入暗示。比如,受術者已經進人深度催眠,墻上掛鐘要三點報時了,如不做適當處理無疑會造成莫大干擾。此時催眠師可以說:“接下來,你將聽到遠處傳來三聲清脆的鐘聲,伴隨著這三聲鐘響,你將體驗到……”從而把不利的突發因素變成可控的有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