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沐恩佳音
源自#歲月拾遺優選推文#
“你再敢吵我奶奶,等你老了,我就敢不養活你!”
11歲的曉歌兩手掐腰,怒目圓睜,鼻孔一張一合,呼哧呼哧地大口喘著粗氣,聲嘶力竭地對著她的媽媽大聲嚷。
許娟被女兒的陣勢震住了!
她有點兒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也極度懷疑自己的眼睛,沒想到一向溫順乖巧的女兒,忽然對自己發飆。
她張大嘴巴,愣了幾秒鐘,才想起來回應女兒的話:“ 啊?吵你奶奶?我啥時候吵你奶奶啦?”
“你咋沒吵?你剛剛才說過不要她多管閑事!”曉歌還在氣頭上。
“哦,我只是給她講講道理,也沒有吵她呀?你奶奶沒做過生意,她不懂生意上的事情,但她還總想操心。”許娟趕緊給女兒解釋。
“你吵了就是吵了,別不承認!”曉歌看媽媽不承認自己吵了奶奶,好像更生氣了。
“你媽沒吵我,歌兒!她剛才有點急,可能說話的聲音大了些。”奶奶趕緊過來打圓場。
奶奶的話好像是一枚泄氣針,曉歌瞬間就溫柔了好多,摟緊奶奶的胳膊,沖著媽媽又找補一句:“沒吵我奶奶就好,你敢吵她,就等著我長大后吵你吧!”
曉歌說完,扭頭到飯店外面找小伙伴去玩了,留下許娟呆呆地在原地站了半天,心中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滋味。
曉娟和老公在市里的繁華路段開了一家中型飯店,十多年來,兩個人每天在店里忙活,沒有時間照顧兩個女兒。
婆婆從老家過來,專門在家幫他們照顧兩個孩子。
飯店的生意一般在夜里十點多才會閑下來,他們收拾好回到家,多半已經是深夜了。兩個孩子早已經跟著奶奶睡著了。
每天早上,奶奶早早起床,做好飯喊兩個孩子起床,吃完飯,又去送她們去上課。
這時候,許娟和老公還在睡夢中。工作日他們倆幾乎沒有時間和倆孩子照過面兒,每年都是如此。
因為店里的生意太忙,兩個孩子小時候都是半歲斷奶,然后由奶奶24小時照顧。
奶奶心疼孫女,孫女疼愛奶奶!父母對孩子的事情很少過問,兩個孩子對他們也沒有很深的感情。
放暑假時,許娟和老公會抽空帶孩子們去自駕游,兩個孩子每次都非要帶著奶奶,可是奶奶暈車很厲害,實在不能跟著他們。
兩個孩子到旅游地點,看見好看的風景或者新鮮的事情,都要給奶奶視頻,讓她在家也能看到外面的風景。
晚上,兩個孩子住一個房間,誰也不愿意讓爸爸媽媽陪著,兩個孩子想了一個辦法:在她們睡覺時,和奶奶打開視頻,奶奶在家看著她們睡著,然后再退出視頻。
每當這個時候,許娟就很羨慕婆婆!自己生的兩個女兒對她好像沒有親情,倒是對奶奶無比依戀。
周日,因為大女兒要參加比賽,許娟把婆婆和兩個女兒送到比賽地點后,就匆忙趕到店里忙活。比賽結束后,婆婆和兩個孩子也打的來到店里。
他們的飯店是十多年前裝修的,很多地方都出現了大大小小的毛病,店里的裝修風格也不能再跟上潮流。
許娟和老公商量著想把店面重新裝修一下,換一個形象。
婆婆聽他們說完,很不情愿地說:“顧客來店里是吃飯的,又不是來看裝修的。只要咱們做的飯好吃,裝修差點兒一樣有人來吃。”
“現在附近開的飯店越來越多,咱做飯好吃,人家做飯也不會差,不會做飯,誰敢直接開個飯店啊?
他們的店裝修都比咱家的好,顧客肯定是去哪吃飯心里舒服,就去哪個地方。
短時期看不出來,時間一長,咱們的老顧客都跑別人店里了,咱們的生意都被別人搶走了。”
“裝修得花錢吧?裝修時不能營業,也收不到錢吧?房租那么貴,照樣一天不少,還得出!里算外算,裝修一次得損失多少錢?”婆婆有自己的道理。
“ 你不懂,不用管閑事!磨刀不誤砍柴功,不能光看眼前這一時......”
許娟的話還沒有說完,就發生了文章開頭時的一幕。
聽完女兒的話,許娟心里五味雜陳,坐在巴臺后面,低著頭陷入了沉思。
寫在最后:
我見到過很多父母說:“在老家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幾年,孩子接回來像變了一個人!原來乖巧懂事的孩子,現在大人說啥都不聽!這孩子都是爺奶奶慣壞的,實在讓人發愁。”
其實,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尤其是三歲之前,誰照顧他,跟他接觸的多,他就給誰最親,也最聽誰的話。
這就是人類心底的情感依戀吧!
李玫瑾說:“孩子三歲之前,如果父母只顧自己掙錢,沒有參與孩子的成長,等他長大以后,父母也就喪失了對他心理上的控制力。”
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如果父母和爺爺奶奶發生沖突,孩子會心疼爺爺奶奶,從心底里煩爸爸媽媽。
父母親自帶大的孩子,如果孩子和別人發生矛盾,正在氣頭上,一旦看到自己的父母立即就會心軟。
很多電影中都有這樣的畫面:在某種特殊場合的鐵骨硬汗,忽然看到自己的母親,瞬間就會淚流滿面。
這就是親人之間心靈的共通吧!
所以自己生的孩子,三歲之前最好自己帶,否則等孩子長大,父母真的很難再走進他們心里,再后悔就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