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養那些事兒
我是曾經的奶粉研發科學家Ro姐。畢業于新加坡國立大學食品科學本科、美國西北大學MBA。先后在雀巢、雅培從事過食品、奶粉的研發工作。在十年研究吃的道路上,看過黑幕遭過毒手還是不減我一顆熱騰騰愛吃的心。目前備孕中,和姐妹們一起用科學武裝自己,既不做小白兔也不做白蓮花,做個愛研究講道理管吃管學的好媽媽。
說明:我的觀點不代表任何一間我以前服務過的公司,如果有任何利益牽連,我會提前告知。
還在奶粉公司工作時,公司的福利非常好,有設備齊全的母嬰室,鼓勵媽媽們背奶上班。當時我們80個人的小部門,就有好幾個母乳喂養的媽媽,母嬰室比廁所還緊俏呢!:-)
雖然知道母乳的重要性,但是我也懂很多媽媽的苦!沒有奶,奶水不夠,或者上班沒有辦法背奶怎么辦?那么只能靠嬰兒奶粉來幫忙了。
關于奶粉的一些基本但是重要的信息,我在這里給大家再陳述一下。
Q
喂多少寶寶夠吃?
通常來說,喂養量因人而異,寶寶的需求和生長曲線是最重要的判定標準。
根據蔭士安《人乳成分》一書,媽媽產后第一天約分泌50毫升乳汁,第二天約分泌100毫升,至第二周時增加到約500毫升,在產后10-14天,就可達到有效和持久的正常泌乳量,到一個月時,每日泌乳量約650毫升,三個月后,營養狀況良好的每日泌乳量約750-1000毫升。
但是,我從很多醫院產科的一線工作人員處得知,實際母乳量尤其是初乳大都達不到這個數據,第一天便順利開奶的,初乳有時都不到10ml。媽媽其實并不需要估算泌乳量,單次喂養量和總喂養量都是因寶寶的需要而異的。
Q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吃飽?
Tip 1
短期的,可以通過寶寶的尿量和情緒(如哭鬧等)來判斷寶寶吃飽了沒。
新生兒的胃容量非常小,單次喂養量很小,一般都是少量多次(6個月內,一般早期10次以上,后期8次以上,但不必強求),寶寶餓了就喂,多次吮吸也可以刺激和增加母乳分泌。媽媽也可以觀察寶寶的排尿,一般寶寶出生后三天開始,每天排尿6-8次。
Tip 2
長期的,純母乳喂養期間,如果嬰兒的成長曲線(身長、體重、頭圍)在正常范圍內(參考WHO),就不需要添加嬰兒奶粉。
Q
什么情況需要添加嬰兒奶粉?
有的媽媽第一天開奶不成功就急著用奶粉,這絕對沒有必要。寶寶出生時所儲備的能量可以滿足至少三天的要求,媽媽只要努力盡早開奶,第一口奶是母親的初乳才是對寶寶最珍貴的保護。
接下來,新生兒出生后的一周內會出現生理性體重下降,這是正常現象,媽媽千萬不要焦慮,做好開奶和初乳黃金期的喂養就好了。如果體重降低在正常范圍(7%)內,不需要額外添加嬰兒奶粉。
在觀察寶寶的成長曲線,和努力過增加母乳后,如果母乳確實無法滿足寶寶的需要,再選擇添加使用嬰兒奶粉進行混合喂養。
Q
為什么喝嬰兒奶粉的寶寶通常比母乳喂養的寶寶壯呢?
一是多數嬰兒奶粉會添加比母乳更高的蛋白量。
二是嬰兒奶粉容易導致過度喂養,寶寶吮吸奶瓶比較輕松,父母也不清楚寶寶的需要量,經常會出現比如寶寶只需要100毫升,卻喂了150毫升。
另外,我研究了市面上嬰兒奶粉包裝上推薦的使用量,尤其是一段奶粉,一般都高于母乳喂養量,這是生產商為了保證營養充足,以及考慮到用奶瓶沖泡嬰兒奶粉進行喂養時,有時奶液并不全部被使用完畢而作的補充。
為此,嬰兒奶粉喂養時,媽媽一定要特別注意,不要老覺得寶寶沒吃飽。另外,還要特別監控寶寶的成長曲線,如果體重超重,說明喂得太多,需要限制一下喂養量。
決定喂養量時,可以參考母乳的泌乳量,市面上嬰兒奶粉按標準沖調,能量密度都是與母乳平均水平相當的。
最后,最重要的事說三遍,母乳一定比奶粉喂養好,更胖不代表更健康。兒童肥胖在嬰兒奶粉喂養的寶寶中的發生率更高。
Q
嬰兒配方奶粉該如何沖調?
當母乳不足或寶寶由純母乳喂養過渡為混合喂養后,就需要用到嬰兒配方奶粉了。
沖調嬰兒配方奶粉,沖調比例和步驟要遵循包裝上的指導,使用40度左右溫水,先加水再加粉,搖晃瓶子時使用水平螺旋的方向,切忌劇烈搖晃,以減少氣泡的產生,沖調以后不要放置太久,否則奶液中的多種維生素會在有光和熱的條件下降解。
按照奶粉罐子上的說明沖泡非常重要,因為水加多了, 寶寶喝不完,營養就不夠了;如果水加少了,奶粉泡得過濃,寶寶容易吃得過量,還會增加寶寶的腸胃和腎臟的負擔,甚至引發多種疾病。
Q
需不需要喂水?
0-6月內未另外添加輔食的寶寶,除了母乳或嬰兒奶粉按包裝指導沖調的標準奶液外,一般不需要另外喂水。
6個月以內的嬰兒,腎臟還沒有發育完全,奶液已經可以滿足寶寶對水分的需求,額外喂水只會增加其腎臟的負擔。除非小便特別黃而少,否則都不需要喂水。
有些媽媽擔心寶寶大便干燥、便秘,覺得喂一些水會有幫助,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喂水并不能對寶寶的大便產生影響,關于大便干燥、上火的問題,我會在以后的專題里專門來討論。
六個月以后的寶寶,開始攝入其他液體和食物了,喝水量可以根據寶寶的需求和尿液的情況進行調整。
參考文獻
1.Complementary feeding: a commentary by the ESPGHAN Committee on Nutrition. 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 2008;46(1):99–110
2.《人乳成分——存在形式、含量、功能、檢測方法》蔭士安 主編,化學工業出版社,2016年5月
3.《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國營養學會 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年5月
4. 各嬰兒奶粉產品標簽沖調建議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