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的家在河北的農村,從小在村里長大的我對過年的記憶深刻。除了穿新衣服吃好吃的,在我們老家,過年還有幾件標志性的事情:
? ? 1)貼花紙和對聯
圖片發自簡書App
?二十九下午,把院子和胡同打掃干凈就要貼對聯和花紙了。外門口貼上對聯,屋里屋外諸神都換上新衣,各個門上,院子里到處都貼上“花紙”。花紙是由各個顏色的亮紙剪成的喜字,團圓,花等各種圖案的剪紙。小時候,也和老人學著剪過,不過現在大多數人都直接買了。貼上之后,到處五彩繽紛,感覺喜氣洋洋。
2)擺供品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年三十早上,在奶奶的催促中早早起床,奶奶去請祖宗,我則在家把供品擺好放在盤子里。供品品種多樣,點心,水果,花生瓜子糖都要有。同時,門要大開,簾子要掀開,這樣祖宗才能進來。祖宗請進來之后,每日三餐吃飯前都要燒紙燒香磕頭上供。一直到正月初五,吃完午飯,放炮把祖宗送走,撤下供品和家譜。其實我感覺,最大的年味兒就是過年期間家里供奉著家譜,擺放著供品,等送走了祖宗,撤下家譜和供品,也標志著年過完了。記得小時候,如果想吃供品,老人就讓先磕個頭,再拿東西吃。
3)看春晚。(只有這件事在全國各地哪兒都一樣)
4)大年初一起早拜年
圖片發自簡書App
四五點就要起床,全村人成群結隊挨家挨戶拜年。那些常年在外的,大部分都回來過年。只有這時候才知道原來是一個村的。未結婚的雖然不用拜年,但是在晨曦中迎來送往一隊一隊拜年的人,大家彼此說著吉祥話,那種感覺尤其神圣。。。隨著天空一點兒一點兒放亮,感慨越來越深,這一年又過去了~
如今,異地過年的我感覺一點氣氛也沒有~不過,聽家里人說,村里現在也不拜年了,只是本家自己人相互串串門。正像前幾天看到的一篇文章寫的,因為我們越來越隨便了,沒有了那些儀式感,所以感覺越來越沒有年味兒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