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一座大舞臺,有時候,我們與人結伴高歌,而更多的時候,我們需要獨自演出。
一個人面對臺下的萬千觀眾,我們會覺得孤獨和不安,但正是在這樣的時刻,人生的舞臺才真正屬于我們自己。
1.
最近收到很多讀者的留言,滿屏大段大段的文字,細細讀來,大多關于青春,關于迷茫,關于失戀,以及孤獨。
每每面對這樣的信任,我總覺得有點不知所措,因為我也有過這樣的時候,身邊找不到可以傾訴的人,茫茫人海一揮手,感覺握住的都是救命稻草。
我知道那大段文字后面是熱切的,渴望被救贖的心,但我更知道,我恐怕救贖不了任何人。對于這些留言,我只能回復:努力去做更多更美好的事,不要白白辜負這孤獨。
是的,孤獨是珍貴的,不該被辜負。
周國平說:唯有在孤獨中,人才能與靈魂相遇。
看過作者周沖的故事,其中一段印象特別深刻。
當時她在一個精神貧瘠的小鎮,與周圍的一切格格不入,唯有通過讀書和看碟消磨時光,日子千篇一律,一天就像一年,一年就像一生。
有一天夜里,她站在操場上,四野寂靜,除了昏黃的燈光,什么都沒有,偶爾能聽到幾聲狗叫,她特別清晰地感覺到一種孤獨,像置身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荒野。
那一刻,她決定要離開。
又幾經曲折,她終于離開小鎮,離開體制,成為自由寫作者,一個人,一支筆,過一生。
孤獨時,我們才聽得見自己內心的聲音。
2.
以前的客戶里,有位老前輩曾經說過:我看人,從不挑熱鬧的時候,人前誰都光鮮,恰恰是人后的孤獨里,才看得出一個人的質感。
老前輩有一個徒弟,年紀輕輕已是部長級別,初見時并不覺得特別,漸漸熟識之后,她的技藝一個接一個,彩蛋般令人驚喜。
公司有法國客戶來訪,負責人聽著對方用蹩腳的英語,磕磕碰碰地交流,她進場后,一小段法語令客戶眉開眼笑。我們只知道她會英語,日語,卻不知她還會法語。
結伴出游,她掏出相機咔咔拍幾下,回家一處理,張張都是大片,年會上,翩翩一段獨舞驚艷全場。去她家聚餐,川菜粵菜西餐樣樣拿手。
我們紛紛表示欽佩,問她怎么會有這么好的雅興,學這么多東西,她擺擺手說:“哪里是什么雅興,不過是用來消磨時光罷了。”
她老公是做國際貿易的,常年出差,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時間不再家。
每一次他走的時候,兩個人去機場,剩她一個人回來,她總會回到候機時坐過的地方哭一會才回家,到了家里,剛止住的淚水又嘩啦啦往下掉,因為房間的每個角落里都充滿了他的氣息。
他不在的時候,她會攢一大堆的事情等他回來一起做,要和他去樓下新開的泰國餐廳吃飯,和他一起看新上映的電影,一起在小區的花園里散步……
等待,讓孤獨變得更加煎熬。
某個夜晚,她經過那家餐廳,透過落地窗,看到餐廳里暖暖的燈光,心里難得地柔和寧靜,等不到他回來,她自己去了。
那頓飯吃得她淚流滿面而精神振奮,原來他不在的時候,咖哩蟹也可以這么好吃。那之后,她學會了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散步。
他常去巴黎的那一年,她學了法語,想用這種方式離他更近一些。相機是他去日本時買的,他走了,她就開始搗鼓。舞蹈是去健身房運動時順便學的,至于做菜,她說希望他吃過的每一道美食,她都會做。
她不在的時候,她還是會想他,但不再癡癡等候,她還是會覺得孤獨,但這孤獨不再煎熬。
一千個人,有一千種人生,也許有人不曾失戀,有人不曾長期等候,但沒有人不曾覺得孤獨。學會和孤獨和平共處,人生會平和許多。
熱鬧時的精彩光鮮不稀罕,孤獨時的歲月靜好才可貴。
3.
曾經獨自一人在語言不通的國家生活過半年,還記得送同伴們回國的那一天,我在機場哭成淚人。晚上一個人在住處,聽著秒針滴答滴答的聲音,心里直發慌,掏出手機想給國內的親人朋友打電話,然后意識到在國內那時是凌晨,大家都在睡覺。
一想到這樣的日子還要持續半年,覺得特別無力,連哭都沒了聲音。
而如今,再想起那段時光,更多的畫面是陽光透過樹葉的間隙灑在地上,變成一個個搖曳著的小太陽,在那些無人陪伴的時刻,我就坐在院子的樹下,聽著老得掉牙的歌,想起了許多童年的趣事。
就是那短時間,我看了莫言和賈平凹,東野圭吾和村上春樹,還有季羨林等等很多作家的書。也是從那段時間開始,我在空間里寫字,從童年的無憂無慮一直寫到青春的掙扎彷徨,記錄了許多一度被忘卻的珍貴回憶。
偶爾翻看當時的文字,依然會被觸動,如果沒有那段孤獨的歲月,也許我不會如此清晰地認識自己。
年少時,讀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那一句“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笨傆X得太落寞,太凄清。如今回頭再看,感受到的卻是無邊的自在和舒坦。
“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 你看,孤獨原本可以如此美妙。
而人生就像一座大舞臺,有時候,我們與人結伴高歌,更多的時候,我們需要獨自演出。一個人面對臺下的萬千觀眾,我們會覺得孤獨和不安,但正是在這樣的時刻,人生的舞臺才真正屬于我們自己。
愿你能和一群人狂歡,也能一個人獨舞。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