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宏和圣諺是在尋常不過的一對父子,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故事,若你覺得這篇文章平淡瑣碎,我表示抱歉。”
正如大冰寫的剛開始讀起來確實很平淡無味,就是一段段父親教授兒子的瑣碎生活。當時,我心里再想如果不像前面故事那么吸引,依然可以當做一篇很好習作來閱讀,作家寫的文章怎么都會有值得我這樣普通讀者關注的點。
這樣想法沒有持續多久,作家還是作家,怎么會讓文章不吸引人呢!
讀到六節后半段開始后,慢慢被吸引,阿宏一個柔情有趣鬼馬的父親,為什么阿宏打女兒這么狠?
到了第七節父親阿宏的年少故事,14歲破處,然后吸毒,打架,混跡黑道直至被判刑。阿宏是在用自己曾經黑惡的少年經歷,反其道在教育子女,希望子女不要走上他過往錯誤的青春路。也揭開了,為什么激烈打女兒緣由,怕女兒被如當年自己這般的不良少年傷害,更怕她走上成為不良少年不歸路。
文末,兒子20歲,阿宏的信是感人,就像一顆種子,然后成長樹苗。兒子被他都捏成了自己要的形狀。阿宏一個建筑商,用打地基來作比,兒子現在的地基夯實打正了,以后發展就交給孩子自己作決定。誠然,父母肯定無法陪伴子女一生,能做的就是在早期塑造好他們的品格,習慣,辨別善惡,明確是非,然后放手讓子女去負責自己的人生,這是正解。
世上有千千萬萬的家庭,也有無數父親和孩子的故事。
我忽然想到了我父親,我父親教育孩子觀念可能更多是他一生的寫照,勤勞。雖然現在覺得勤勞是不夠的,但是父母認知都是有局限的。
兒時,讀書不努力時候,總會這樣比喻:你們不好讀書,就沒有好的學業成績。就好比種地,不用心耕耘,哪里會有收成。
父親沒有手術意外前,會寫書法作品。他曾經書過一副“天道酬勤”,后面內容依稀記得一句:自古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勤能補拙……。
從致用角度來看,勤勞是成功因素之一,所以父親一輩子一位技術型的人才始終沒有成功,成功是需要多元因素促成,一個絕對長板再沒有運氣搭配的情況下,成不了裝水的通的。
父親,這身還有很多故事,尤其在他手術意外后,還有很多故事和感受,先按下等有機會再賦予筆端。
勤勞,是父親給我的樸素教育,雖然沒有像他那么樣在工作上勤懇,不過也深知成功離不了勤勞,這樣樸素觀念現在寫作的過程里,更是深有體會。
眼前的日更文,如果擱在以前,可能就算了,明天再補了。現在我喉嚨已經開始發癢,只要晚睡我一定是喉嚨痛。不過父親勤勞的身影和教誨在生活磨礪中變得深刻,成為自己可以堅持做好每件事的利器。
將來,若我成為父親,這也是我傳給子女的好品格。
希望也能聽到你對父親分享,謝謝你,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