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聽《樊登讀書》時,聽到了一個“奧卡姆剃刀”,原來以為這大哥是一個理發師,在理發生涯中做了啥驚天動地的事,沒想到其是一位中世紀思想的主要人物,果然是“刀刀皆故事”。
奧卡姆剃刀原理的提出者,奧卡姆,全名奧卡姆的威廉,英國學者、邏輯學家,因提出“奧卡姆剃刀原理”而聞名。
那么到底什么是奧卡姆剃刀原理呢?“如無必要,勿增實體”,切勿浪費較多東西去做,用較少的東西,同樣可以做好的事情。
之所以稱為“剃刀”,是因為它削去了“無用的累贅”,讓復雜化為簡單,腐朽變神奇。
其最偉大之處可能就是,讓科學、哲學和宗教三者,從剪不斷,理還亂的概念狀態,成為了個體,使得科學和哲學從宗教中徹底分離出來,并引發了始于歐洲的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科學革命,最終使宗教世俗化,形成宗教哲學,完成世界性政教分離,成功表明無神論更為現實。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光芒,但是總有一些成分如同靈魂般永恒。
“奧卡姆剃刀”,一個披荊斬棘、縱橫沙場的原理,并沒有停止揮動它鋒利的刀刃,而是發展出了更廣泛、豐富和深刻的意義,一直綿延如今。
最近,“抖音、快手”等軟件的卸載,讓我也用這把剃刀來了一回“斷舍離”。
當下的生活,可謂是繁重且復雜的,壓力也是越來越大,經常迷茫且無所適從,意志力的保持,目標的專注也變的越來越難,急需一把這樣的刀讓生活重回“簡單自然”。
處理事情,最重要的是發現事情的本質,并將注意力集中在處理最根本的問題,而不是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做出徒勞無功,浪費時間精力的舉動。
凡事應該是盡可能簡單,而不是通過作弊、偷懶等看似簡單的無用方法去“逃避”事情。
奧卡姆剃刀原理因成為我們的一種思維,永遠保存在潛意識中,進而可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隨時隨地自由使用。可以運用的。
比如工作,工作上如果我們可以分清主次,對最主要的任務先完成,那么肯定是可以提高我們的效率。再比如與他人的交流中,我們向他人描述一件事情,肯定是要先說最主要的那一點,然后再根據對話的深入程度是否展開來說。
切記,去除無用的內容,只是要撥開云霧見紅日,但是該做的還是要做,這并不是教你偷懶的思維方式。
樊登老師《這是真的嘛》這本書中提到,不可證偽“小精靈”的存在。
在奧卡姆剃刀原理之下,成功的從同一現象下兩種或者多種不同的假說,中選擇相對簡單或者可以證偽的那一種假說,通過實踐來獲得結果。
愛因斯坦曾說過:“一切都應該盡可能簡單,但不能更簡單,真理是優雅的,但絕不是舍棄復雜的一味簡單”。
故而,不是說靠著一種最簡單的方法就可以定下一個假說或者理論,這只是初期一種最為簡潔獲得結論的方法,并不是代表了絕對正確,所以肯定還需要進一步驗證和檢驗。
我們可能無法確定的描述在什么時候可以使用奧卡姆剃刀原理來思考事情,但是當你真正理解這個原理的時候,他就會成為你的一部分。
“如無必要,勿增實體”,即“簡單有效原理”,避重趨輕、避繁逐簡、以簡御繁、避虛就實。可不敢只是一味地去套用,那么就有可能變成一種誤解和偷懶,這個原理是哲學的體現,需要深思其靈魂和本質。
奧卡姆剃刀原理常用于兩種或兩種以上假說的取舍上:如果對于同一現象有兩種或多種不同的假說,我們應該采取比較簡單或可證偽的那一種,世界客觀存在即是建立在客觀實踐之上,正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科學領域應用:
當你有兩個或多個處于競爭地位的理論能得出同樣的結論,那么簡單且可證偽的那個更好,放心大膽的選擇。
如果你有兩個或多個原理,它們都能解釋觀測到的事實,那么你應該使用簡單或可證偽的那個去嘗試和探索,直到發現更多的證據。
對于現象最簡單的解釋往往比較復雜的解釋更正確,大道至簡,請讓事情保持簡單!
生活理念:
奧卡姆剃刀作為一種生活理念,其為我們指出,在處理事情時,要把握事情的本質,解決最根本的問題。尤其要順應自然,不要把事情人為地復雜化,這樣才 能把事情處理好。
愛因斯坦說:“如果你不能改變舊有的思維方式,你也就不能改變自己當前的生活狀況。當你用奧卡姆剃刀改變你的思維時,你的生活將會發生改變。
一位簡書的網友給出,“奧卡姆剃刀”三法——幫助我們避免目標曲解與置換現象的發生,這里引用與君共勉:
1.精兵簡政,不斷簡化組織結構
2.關注組織的核心價值,始終將組織資源集中于自己的專長
3.簡化流程,避免不必要的文書作業
傾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