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環節,西奧迪尼把喜好比喻成友好的竊賊,如果我們答應我們喜歡或認識的人提出的要求,應該很正常,但是有些我們完全不認識的人也想出了許多辦法利用這個原理,讓我們答應他們的要求,這就是被利用的喜好原理。
喬吉拉德成功的秘訣只有兩條,一是公平的價格,二是他們喜歡的推銷員。但是有一個關鍵的問題,喬吉拉德沒有說明,是哪些因素讓人們喜歡他?如果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就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西奧迪尼把喜歡的理由歸納梳理如下:
一,外表的魅力。長的好看的人在社交中占盡優勢,應該是不證自明的,也就是光環效應。大多數時候外表魅力就是一個正面的特征,簡單說好看就等于好,我們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找到很多這樣的例子:求職、應聘、尋求、幫助等等,只是我們大大低估了他的力量。
二,相似性。如果我們外表平平,那么有沒有其他的因素來讓別人喜歡?有,那就是相似性。我們喜歡與自己相似的人,相似的地方可以是觀點、個性、背景、愛好、地域乃至經歷,這些是與生俱來的好感。同樣我們也低估了兩個人相互找到相似性時所產生的力量,特別是在一方的相似性是偽造出來的情況下。
三,恭維。恭維和贊賞還是有一點區別的,恭維也能夠達到讓我們喜歡對方,哪怕是明知道對方是拍馬屁,討好自己,依然會喜歡對方,有時候我們說贊美一個人,要真誠、具體,但實驗表明,單純的贊美無需準確;積極的評論不管真假,都讓人產生對恭維者同等程度的喜歡。其實我們看向周邊,就會發現生活中那些個擅長說好話的人,總是讓人喜歡。
四,接觸合作。中國有句古話:人怕見面,熟悉會影響一個人的喜好,可能我們無法判斷是因為熟悉而喜歡對方,但實驗表明,我們對接觸過的東西會有好感,對物對人都一樣。這樣說可能大家會更有感覺,總是舍不得扔掉自己常用的一些東西,其實也是這個意思。當然在接入過程中,為了一個目標而共同合作努力的過程,認可喜歡對方的可能性會大幅提升。
五,條件反射和關聯。在波斯帝國時期,連年征戰,當信使帶回勝利的消息后,他會擁有英雄般的禮遇;如果帶回來的是失敗的消息,結果是砍頭。戰斗的勝利和失敗與信使有關系嗎?
其實今天也一樣,人們喜歡帶來好消息的人,而討厭帶來壞消息的人,這就是關聯的原理。不管是好事還是壞事,只要我們偶然的連在一起了,都會影響人們對我們的感覺。很多人去過車展,當你看到漂亮的車模時有沒有對模特身邊的車輛也產生一絲好感呢?在商業上利用關聯的原理,還包括文化熱潮、名人、明星。更多的時候,我們個人也追求關聯關系,比如本地的球隊贏球了,球迷會說“我們贏球了”,如果是輸球了,球迷會說“這幫笨蛋他們斷送了我們奪冠的機會”。對于對自己有幫助的事情,會建立正向的聯系,當負面的事情,我們會撇清這種關系,仔細的想一想,其實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中,這種現象比比皆是。
我們回到開頭,如果我們喜歡或者是熟悉一個人,對他提出的要求會很容易答應,這是喜歡原理的基本常識,所以作者把喜歡比做一個友好的竊賊,只是讓你感到更舒適,更麻醉,不知不覺,竊賊肯定是偷了你的東西。當你很快的對一個陌生人產生了好感時,就該警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