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老怪? ? 15年經驗的資深炒家? ? ?
前言——炒股也是一套知識體系
一、靠炒股獲得財務自由,靠譜嗎?
一定有很多人告訴過你,靠炒股致富,不靠譜,風險大,根本就是不務正業。
真的是這樣嗎?
可以告訴大家,我自己就是靠炒股實現的財務自由。
和世界上任何行業一樣,炒股也是一個行業,也需要相關的知識、技能和心態。
之所以很多人覺得以它為生不靠譜,恰恰是因為他們沒有像從事其他行業那樣,學習必備的知識,磨練基本的技能,養成正確的心態。
如果做不到這些,從事任何行業都很難獲得成功。
沒能在炒股這一行成為高手的原因,和沒能在其他的行業成為高手的原因,在本質上沒有任何區別。
(一)一個好消息是
如果說炒股這一行和其他行業有什么不同的話,那就是,在這一行,如果你真的成為了前1%—5%的高手,你將會獲得極大的自由。
這個“極大的自由”包括:極大的時間自由、極大的財務自由和極大的心靈自由。
你再也不用看著老板臉色做事,你可以一邊度假一邊工作,如果你喜歡,你甚至可以躺在沙灘上或者泡在浴缸里工作。
我自己就曾經在不同的城市旅游,需要工作的時候找一家那個城市的星巴克從事我的“工作”。
(二)一個壞消息是
從事這一行需要有比別的行業更加嚴格的自律。
你不僅要學習大量的知識,還要經過無數次的失敗和痛苦才能爬到塔尖。
因為,從事這一行,需要時時刻刻與自己的人性做斗爭。
這也是很多聰明人沒能成為這一行高手的一個重要原因。
幾百年來,從炒股這行畢業的人少之又少,成為大師的人更是鳳毛麟角。
就我的經驗,沒有經過5年多的摸索,很難入門;
沒有經過無數次的失敗,很難畢業;
沒有無數次和自己人性中固有的恐懼、貪婪、希望、自尊作斗爭的痛苦,很難成為這個行業內的高手。
有沒有辦法,能夠盡可能地縮短這個時間呢?
答案是——有的!
那么,是不是就像某些書里說的,知道了某個秘籍,就能不用經過學習、訓練,只需要看著某條線穿越某條線來進行買賣,就能輕松賺大錢?
答案是——沒有!
再有用的知識,也只能縮短你摸索的時間,不能代替你去學習,更不能代替你去做決定。
就像你請了世界上最好的英語老師,如果不去親自開口去說,你還是學不會它。
但是,好的老師可以讓你輕松、高效、甚至快樂的掌握一門知識。這是普通的老師做不到的。
(三)炒股有沒有“定式”
學過圍棋的人都知道,如果沒有老師教,自己摸索,那叫“野路子”,就算你和其他野路子的選手下棋,每次都能把他贏得昏天黑地,但只要和真正的高手一對局,你馬上就會敗下陣來。
原因是,真正的高手下棋,不是在看一個個的孤立的點,而是在看整個“勢”。
他們的每一次落子、都是在“布局”,每一個布局,都有“定式”。這些定式都是前人摸索出來的,應對不同局勢的最佳策略。
如果業余選手沒有學過這些定式,就會“心中無局”,每下一步都是“只見樹葉、不見森林”,每遇到一個情況都是自行摸索,學棋這條路也就不會有太高的上升空間了。
同樣的道理,學數學的人,不用先自行研究出一套微積分公式,才開始去解更高深的數學題;學物理學的人,也不用先自己推導出牛頓三大定律再去研究宏觀世界的物體運動。
這些都是不同學科里的“定式”。
那么,為什么在炒股這件事中,幾乎每個人都要從看K線圖學起,一點一點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呢?
有沒有方法,能夠減少每個人都大致相同的前期摸索過程,直接掌握炒股這項手藝中最核心、最本質的“定式”,然后再各自發展出適合自己的操作模式呢?
如果能做到,不就可以把5年左右摸索的時間大大縮短,只用半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就可以開始上手賺錢了嗎。
就我的經驗,這是有的。(我自己就曾親自輔導過一個毫無基礎的人,在1個月內實現了從看K線圖到看盤到選股到建立自己的操作系統的一整套技能,現在已經開始炒股賺錢了)
很多人認為,炒股這一行是無跡可尋的,成為高手憑借的是某種天賦的“靈感”或者某些特殊的技能(就像杰西利弗莫爾天生對數字敏感,對報價帶敏感一樣)。
所以,他們會認為,炒股高手們都是自成體系的,由于天賦不同,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玩法,沒有什么可以相互借鑒的,甚至這一行也沒有什么共同的規律可尋。
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是這樣,為什么我們看到很多次股票的走勢,總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為什么我們看到大盤的某些形態,總感覺它“一定”會發生什么變化?
有些人把這些歸功于長期看盤養成的“直覺”。
這么說也沒錯。
但是,這些直覺背后有沒有更加內在的、可以被描述出來的“共同規律”可尋呢?
如果有,其他人學習了不就可以減少自己摸索的時間了嗎?
有沒有更科學的方法,把炒股高手們心中有、口中無的那些難以描述、難以捉摸的“感覺”都“抓”出來呢?
如果有,不是可以讓更多的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繼續攀升,不必每個人都走一遍同樣的摸索之路了嗎?
(四)炒股是一門學科
“幾百年來,看似變幻莫測的股市中那些不變的東西究竟是什么呢?”
15年來在股市的摸爬滾打時,我一直在問自己這個問題。
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前前后后閱讀了130多本股票操作的書籍,有些經典的書更是反復看了無數遍。
每有心得,就會再入股市中去驗證。
現在,我不敢說我掌握了這一行的全部秘密,但我有種深深的感觸,這一行完全應該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值得成體系的去研究它。
現在,市場上的大部分書籍,有心態方面的、方法方面的、技巧方面的、紀律方面的、趨勢方面的,跟莊方面的,全都自成體系,又各不相干,甚至相互矛盾。
我一直在試圖找到那些林林總總的方法、秘籍、概念之間的“共同本質”是什么?
那些看似變化莫測的價格、k線,指標、走勢背后“永遠不變的核心”又是什么?
如果說,炒股是一門學科,它應該是橫跨了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行為經濟學、心理學、數學等很多領域的一套完整的知識體系。其核心基石是概率學、心理學和經濟學。
很多人認為,炒股是“經驗和藝術”,沒法總結成具體的“規律和知識”。
我認為。至少在理論上,一定數量的成功行為都可以總結成經驗,一定數量的經驗都可以通過“抽象——歸納——驗證——歸納”這個步驟來找到它們背后共同的規律。
這些“規律”就是可以指導這個行為的“知識”。
很多時候,之所以沒有找到這個“知識”,很可能是我們對這些成功的行為背后的經驗總結得不準確,不具備普適性,或者是對這些經驗背后共同規律的歸因不準確,不能夠從歸納出的原因每次都能推導出同樣的結果。
這就造成了很多人都是在說自己的“經驗”,卻沒有人把這些“經驗”背后的“規律”找到,所以,這一行才沒能形成一套“知識體系”。
亞里士多德說過:任何一個體系,都存在著一個不能被刪除或違反的邏輯基點,這是整個體系存在的前提,也就是“第一性原理”。
如果能夠找到決定這個系統的“第一性原理”,通常能夠找到整個系統的終極解決方案。
如果孤立地在“股票、股市”這個狹窄的范圍內,“就股論股”,不能從更本質的角度——即,“第一性原理”去看待這一個行業,那么,所總結出來的經驗、方法,都有種“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感覺。
總結出它們的人確實能把它們用的很好,其他人卻很難真正把握。還需要用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去摸索,直到有一天,他們恍然大悟,“噢,原來他說的是這個意思”。
因此,很多炒股高手顯得高深莫測,甚至被神化、妖魔化。
其實我早年接觸過很多高手,他們真的是已經掏心掏肺地把他們所知道的全都告訴你了,甚至把他們買哪支股票都告訴你了,但是,他們會賺錢,你還是會虧錢。他們會告訴你,是你火候不夠、經驗不足。
誠然,是有這些原因。
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們沒有辦法能夠像教授數學、物理學那樣,把關于炒股的經驗背后的一般規律總結成基礎的知識,用一個統一的思維架構把這些知識一層層地壘起來,形成一個知識體系。更多的是他們個人的“經驗”。這些經驗背后的“道理”、“規律”究竟是什么,他們并沒有能夠說清楚。你自己做的時候,還是一頭霧水。
就這樣,前人的經驗沒有能夠變成后人的財富,一代又一代的后來人還在重復地獨自摸索。
很多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普遍規律,大多總結并固化成了知識,學習了這些知識,就等于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為什么炒股這個領域不能有呢?通行的答案是——它太復雜了,它是門藝術,不是技術,很難總結成通用的知識體系。
真的是這樣嗎?
在我看來,答案是否定的,在那些看似復雜的表象背后,有著同樣不變的本質和基本的規律,就像在宏觀世界看似復雜的萬物運動,在被一個“萬有引力定律”解釋之后,就都變得有跡可循了。
炒股這門學問,也一樣。
轉載請注明出處!
如何學會一套炒股方法去實現財務自由呢?后面會有更多內容呈現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