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歡樂頌2自開播之后到其收官,熱議22樓五美的話題已經數不清有多少了。在許多人看來,曲筱綃這個角色總是表現得過于理直氣壯,盡管是她大膽坦然。但從第一季開始,我就很欣賞曲筱綃劇中的率性,尤其是她對趙啟平的主動與追求。
在第一季中出場就對顏值相當的趙醫生一見鐘情,并主動去追求。而安迪也表示無法認同她這種女追男的行為。但鬼靈精怪的曲筱綃卻說,我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也拿得起放得下。
曲筱綃為了追趙啟平,以自己腳上的小傷為由,給他發短信,并順利拿到他的微信,還說要為了答謝他的治療,想約他出來吃飯。
這過程里,趙啟平除了知道她是患者之外,其他一概都不知道,但卻在她的主動出擊下,喜歡上了她并與其交往。第二季中還對曲筱綃說自己認真考慮過兩個人之間的關系,盡管彼此之間存在差異,但還是被吸引。這劇情看著一點違和感都沒有。
是的,曲筱綃靠著自己的主動出擊追求到了她喜歡的人。
02
如果你喜歡一個人,你會主動追求嗎?大概大部分男生會,大部分女生不會。
在心理學上有個定義:刻板印象,也叫“定型化效應”,是指個人受社會影響而對某些人或事持穩定不變的看法。它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
許多人都受傳統觀念與社會的影響,所以會覺得女追男這種行為有多么不可取的。自古以來就有女子應該矜持的話語,但卻有不少女孩子因為那被扭曲了的“矜持”而放棄了主動追求的權利,在放棄之后還能直呼緣分未到,甚至覺得“命里無時莫強求”。
當然這里不排除其他因素而造成的不主動。例如知乎網友說的,女性熱情與主動地去追求,太容易讓男性反感,我只想問這是什么梗,難道反感不是因為臉嗎?
可實際中,追求愛情跟性別沒有任何關系。在愛情中,兩性對親密關系的期望差異也很小,他們根本不是“相反的”兩類人。誰都有權利追求自己喜歡的人,無論是女性還是男性。何況是現今時代,臺灣都接受了同性戀愛了。
另外也常常聽到身邊的男性朋友糾結于是否追求自己喜歡的人,然后我們總會說有什么好糾結的,喜歡就去追啊。難道不是嗎?喜歡就去追。但是前提是別讓你的喜歡變成別人的麻煩。
03
事實上,坦白承認自己的感受,并不是什么丟人的事,回歸內心需求是我們都需要做的。
為什么你經常得到的不是自己想要的?那是因為你從來沒有表露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也就是沒有坦露甚至意識到自己的需求。可能是羞于承認,可能是太多外界的噪音,我們習慣忽視自己內心的需求,也就造成了與真實自我漸行漸遠,失去與自己的連接。
馬斯洛提出人類五大基本需求層次,從低到高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或稱歸屬與愛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在基本需求的層面上感到滿足,能讓我們擁有更多的自由去追求更進一步的需求。在這個需求金字塔里,如果我們不與自己的需求接觸,往往就會去尋找一些替代品,而那些東西只能部分地滿足我們深層的渴望。
如果你因為各種原因而壓抑住自己可以去追求愛情的權利,那么在社交需求中的需求你可能會尋找親情友情各種情去替代,但對愛情需求始終難以得到滿足。
所以從今天開始,正視自己的需求,坦白承認自己對于愛與親密的需求。
即使性別角色或者其他的刻板印象限制了我們的潛能,甚至有時候還是錯誤的,并且仍舊持續存在。但都期望和鼓勵你更具有表達性,也希望更多人理智地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
版權聲明: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
文 | 燕子 | 逗逼也正經。喜歡對自己的生活瞎搞且胡說八道,堅持過喜歡的生活,干喜歡的工作,處喜歡的人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