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深層認知:深層洞悉事物的商業邏輯》,小編感覺講的挺有道理,分享出來供大家品讀。小編讀后感到,國內公司在管理水平提升方面仍任重道遠,未來的道路依然漫長且充滿挑戰。
在中國企業家里,最懂“用人之道”和“管人之方”的,估計非任正非莫屬。他對管理的認知極其深刻,甚至早已超越了企業的范疇,值得我們認真品味。
要知道,華為近20萬名員工都是有文化的聰明人,如何把這一群聰明能干的人擰成一股繩,形成一個完善的協作機制,圍繞既定目標,相互信任和協作,而不是相互猜忌和拉扯,是一件極富挑戰的事。任正非卓越的領導能力在這件事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任正非的管理方法總結下來就四句話,可謂一語中的:砍掉高層的“手腳”,砍掉中層的“屁股”,砍掉基層的“腦袋”,砍掉全身的“贅肉”。
砍掉高層的“手腳”
為什么要砍掉高層干部的“手腳”呢?
我們知道,傳統社會講究裙帶關系。很多高層管理者喜歡有自己的親信,把他們安插在企業的各個部門,所謂高層的“手腳”就是他們的爪牙。
如果高層管理者的爪牙太多,就會給自己謀私利,容易假公濟私,形成內部派別。因此要砍掉他們的“手腳”,只留下“腦袋”用來運籌帷幄,洞察大局。
另外一層意思就是,高層可以總攬全局甚至仰望星空,但不能深扎到具體性的事務中去,高層的滿腔熱忱不能體現在自己卷著袖子和褲腳去下地干活上,要把一切精力和智慧都放在指揮和掌舵上。
高層管理者就是要確保公司的戰略和目標是對的,要保證企業的發展節奏是合理的,確保資源配置是最優的。
所以高層有兩大忌諱:第一是濫用手里的權力,安插大量爪牙和親信;第二是用手腳上的勤快掩蓋思想上的懶惰。
砍掉中層的“屁股”
為什么要砍掉中層干部的“屁股”呢?
中層干部的作用是承上啟下,就是要跑上跑下,中層干部最忌諱慵懶,上下逃避責任,滋生官僚主義。因此,中層干部不能有“屁股”,人一有“屁股”就想坐著。坐在那里一動不動,有個詞叫坐以待斃。
中層干部要跑起來,首先要積極地跑到基層部門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困難,主動向高層干部匯報真實客觀的情況,務必保持上下的通暢,杜絕形式主義,這樣才能保證整個公司的協調性和一致性。
“如果中層干部天天坐在辦公室里喝茶,一邊揣摩高層的旨意,一邊偷偷壓制基層的需求,粉飾太平,明哲保身,那就會出問題。
中層干部的“屁股”不能閑著,不僅要承上啟下,還得左右打通,即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要做好和平行部門的銜接工作,堅決杜絕各人自掃門前雪的中級干部。
中層干部的承上啟下,還體現在敢于直面各種責任和指標上,對高層要敢于“扛指標”,對基層要敢于“下指標”。
砍掉基層的“腦袋”
所謂基層的“腦袋”,就是指基層的各種想法。
一般來說那些初入公司的人都是基層,基層的人最需要做的是執行,一定要放棄各種想法,拋棄一切幻想,埋頭往前沖。
曾經有個新員工是北大的高才生,剛到公司就給任正非寫了封萬言書,對公司發表了慷慨激昂的陳詞,但任正非這樣批復:此人假若有神經病,建議送醫院治療;若是沒病,建議辭退。
馬云也曾說過,剛來公司不到一年的人,千萬別給我寫戰略陳述,千萬別瞎提阿里發展大計,你成了三年的阿里人后,你講的話我必然洗耳恭聽。
也就是說,當你還是一名基層員工的時候,你只需用你的執行能力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基層員工最忌想法太多,對公司戰略指手畫腳,在公司制造各種負面情緒。
華為的基層員工也是社會上的佼佼者,但不管你是碩士、博士,還是留學海歸,都必須遵守公司的各項制度,不能自作主張,隨性發揮。
要砍掉基層的“腦袋”,就是要讓團隊上下一心,心往一處使,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隨時都能應對各種變化,并一步步往上走。
砍掉全身的“贅肉”
砍掉了公司里多余的“手腳”“屁股”“腦袋”,公司才能更加協調。但要想使公司走向強大,還需要最后一步,那便是砍掉全體人員的“贅肉”。
我們都知道華為員工的收入是很高的,人的收入到了一定層次就容易產生安逸的情緒,容易變得越來越懶,喪失斗志。因此,必須有一條無形的鞭子來催促大家不停地奮斗,要揚鞭策馬共同邁向宏偉藍圖。
中國人的最大特點就是奮斗。如果用一個詞總結中國人上下五千年的核心精神,沒有哪個詞比“奮斗”更合適。奮斗精神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財富,也是中華復興的核心驅動力。
中華民族確實是一個既勤勞又智慧的民族,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如果沒有一個合理的機制把大家擰成一股繩,往往會產生各種內斗和內耗。
公司的經營也是如此,必須讓大家放棄投機取巧、不勞而獲的幻想,鼓勵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地去勞動,去創造。這就是華為提出的“以奮斗者為本”的核心價值觀,通過各種機制避免人員小富即安的心理。
任正非決不允許出現組織“黑洞”。這個黑洞就是惰怠,不能讓它吞噬了我們的光和熱,吞噬了活力。
總結
總之一句話,高層要有決策力,中層要有責任感,基層要有執行力,所有人都要有奮斗精神。
不在其位就不謀其職,無論是哪個層級都要做好分內的事情,不能互相越位。而現在的很多企業,經理在埋頭做具體的事,主管在上下逃避責任,員工反而在閑談公司戰略的事,這就亂套了。
當然,企業也要保證團隊的流動性,要有一個機制確保有能力的人得到提拔,有能力、有抱負的基層員工能一步步往上走。只有同時做到了這一點,才能保證團隊的循環和流動性,企業才能做大做強。
華為正是通過這種機制,使近20萬名員工緊緊地團結在一起,凝聚成一個會“跳舞”的靈活的巨人,圍繞一個核心目標不停地奮斗。
任何一個企業、一個團隊、一個群體,都離不開管理。管理的本質在于治人,治人的關鍵在于抑制人性的陰暗面,發揮人性的光輝面,制度是關鍵。
華為的這套體系是符合中國企業的治理體系,值得所有的管理者借鑒。
歷史相關文章
以上是自己實踐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分享出來供大家參考學習,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DataShare ,不定期分享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