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讀莫泊桑先生的短篇《騎馬》,看完后胸口像壓了一塊石頭似的,很堵。
海克多爾本是一名小職員,一家人四口人雇了一名用人一共五人,過著窮苦的日子。
忽一日他意外得到一筆獎金,月工資的五分之一,于是他想用這筆錢帶著家人出去游玩。商量的結果是他騎馬,家人坐馬車,一起到郊外野餐。
可是他的騎馬技術不能恭維,但是為了面子,他在家人面前可沒少自吹自擂。只是現實總會狠狠地打臉,他在回來的路上騎著馬撞倒了一位老女人。
從行文中可以看出老女人傷勢并不重,可惜他遇到了碰瓷的女人,她賴在療養院再也不出來了,一天天耗著把海克多爾一家的生活拖入了更貧窮的境地。
可是又有什么辦法呢?如果不是為了當初的那一點點虛榮,海克多爾又怎么會攤上這么一爛攤子事?
莫泊桑對于愛慕虛榮的人應該有極大的鄙視,所以他的作品中對這類人的諷刺最多,從《項鏈》,到《騎馬》,其實諷刺的都是一類人。
文中有一段動作描寫,非常細致,值得重點記一下:
他把牲口的四條腿一條條抬起來,摸捺一遍,又按按它的脖子、肋骨和腿彎,再用手試了試腰,掰開嘴數過牙齒,說出了它的年齡。這時全家人都下樓了,他便即興就著馬的通性以及這匹馬的特性,進行了一番有關騎馬理論與實踐的簡短的演講,照他的說法,這是一匹好馬。
等全家人都在車里坐定,他才又去檢查馬鞍的束帶是否束緊。然后,他踩上一只馬鐙,騰身一躍,落在了馬背上。那馬一吃重就開始蹦跶,差點兒把騎士掀了下來。
埃克托爾慌了,竭力想穩住它:
“喂,安靜點,我的朋友,安靜點。”
隨后,馱人的恢復了平靜,被馱的也穩住了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