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首語 —
有人把讀書當做消遣,有人把讀書當做修行,也有人把讀書當成自我展示的籌碼。而毛姆說,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
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能為自己筑造一座避難所,逃脫人世間所有悲哀。
閱讀應該是享受的,沉浸其中與作者產生共鳴是幸福的。祝愿所有讀者,能夠在閱讀中找到自己的頻率和感動。
大家好,我是簡書《讀書》專題的編委愛笑的77呀,本專題的11月精選月刊由我和主編愛吃土豆的佩奇共同完成。
截止到11月30日,《讀書》專題已有近455萬讀者關注,共收錄了31.6萬篇文章。在此,《讀書》專題全體編委對作者的熱情投稿和讀者的支持與厚愛表示感謝!
莎士比亞說的,"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書》專題誠邀大家共品人生五味。
— 本期推薦 —
NO.1
相關書籍:余華《活著》
作者:【黎禾梨】
編委薦語:
活著,活著究竟是為本身而活著,還是活著之外的東西而活著。
人,一代代活下去,生生不息。這其中不僅有根深蒂固的傳統文化給予了我們活著的力量。
我們自身也清楚地知道惟有活著,一切都才有希望,活著,就像一束曙光籠罩著我們的生命。
活著二字看似簡單而又平凡,但它卻在冥冥之中引發了更多地讀者對生活的思考。
《活著》比《許三觀賣血記》的瘋狂,刻下更真實的人生。我們為何活著,怎樣才能度過有價值而又短暫的一生?
活著,怎樣認識自我,讓我們回到起點重新審視這個最原始的人生哲學。
推薦編委:【北北6ac0】
NO.2
推薦文章:《城中之囚》
相關書籍:《圍城》
作者:【Fwx煙雨傾城】
編委薦語:
本文是經典著作《圍城》的讀后感,作者通過對作品各個人物的分析,折射出各個角色的悲哀和無奈。也延伸性的提出“圍城”效應貫穿于人生各個層次。
作者認為,圍城就是矛盾與轉換,歡樂和痛苦、執著和動搖、希望和失望,是城中之囚的人生萬事。但作者在文章結尾又提到:即便是“城中之囚”也要用智慧開啟新篇章,不必讓自己太辛苦,不必在意太多,灑脫自在最重要。
總之,讀書悟理,每個人都要活得精彩,本文行文流暢,文筆邏輯清晰嚴謹,值得閱讀。
推薦編委:【水縈兒】
NO.3
推薦文章:《少年的你》在講校園霸凌,這本書在告訴我們如何可以在生活中“非暴力溝通”
相關書籍:馬歇爾·盧森堡《非暴力溝通》
作者:【品夏小酒館】
編委薦語:
文章以當前火熱的話題電影《少年的你》為引子,迅速勾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同時還進一步列舉留美女博士與她父母暴力溝通的悲劇。
引出所選書籍《非暴力溝通》(簡稱NVC(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的主旨:“有一種方式,是可以讓彼此認真聆聽、彼此尊重,并可以進行深入、平等的對話的。”
進一步呈現全書的精華內容:即,主張一種包括“觀察、感受、需要、請求”等四步的溝通方法。
指導讀者按照這種方式來進行談話和聆聽,能夠讓我們彼此情意相通,樂于互助。如果大家沒有時間讀原著,瀏覽一下這篇讀書稿,也可對馬歇爾·盧森堡博士這本《非暴力溝通》的主旨做到知其大略。
推薦編委:【WuNing】
NO.4
推薦文章:《月亮與六便士》被拋棄的兩位女性的不同選擇:自我成長有多重要
相關書籍:《月亮與六便士》
作者:【蕙心格格】
編委薦語:
本文作者分析了《月亮與六便士》中兩位女性的不同選擇,進而升華,討論當代女性的未來發展之路。
一位女性,可以擁有愛情,但我們終極一生不該把愛情當作生活的全部,我們真正應該重視的是個人的自我提升。
那么,就讓我們跟著作者來一場探索之旅吧!
推薦編委:【竺冰落】
NO.5
推薦文章:《讀川端康成小說有感》
相關書籍:《讀川端康成小說有感》
作者:【楓丹白露_b531】
編委薦語:
川端康成是日本現代著名小說家,他被譽為“新感覺派文學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雪國》《千紙鶴》《古都》均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以敏銳的感受,出色的藝術形式表現了日本人心靈的精髓,他一生共發表400多篇小說。
本文作者最后總結:
川端康成的書總是給人一種虛無縹緲而又唯美淡然的感覺,也許這與他年輕時候苦楚的人生經歷有關,他的一生厄運連連,但他卻并不妥協于命運,他不聽地與厄運作斗爭,用“活下去”的信念激勵自己,最終他成功了,他用手下的筆于黑暗的人生中艱難地推開一扇窗。
推薦編委:【耘兒910】
NO.6
推薦文章:《菊與刀之歌:日本文化底層編碼》
相關書籍:《菊與刀》
作者:【hoho_6877】
編委薦語:
歷史總如一位睿智的老者,對時光長河上的形形色色冷眼旁觀,這本《菊與刀》的作者以文化遙距研究法,打開了對于西方認識日本文化的獨特窗口。菊與刀,極為精準地概括了日本文化中的兩種極端特質,即高貴而殘忍。而作者以女性細膩筆觸的描寫又擺脫了囿于學術上的論戰,從孩子教養的角度去剖析日本人的生命史,更是顯得入木三分!
本文作者文章亮點:
作者文中設置的“名句鑒賞”讓人眼前一亮,圍繞著書中的這些精彩段落,輔以自身親身經歷、所學所思,讓人在閱讀之余也難免掩卷沉思,與之共鳴。比如,在談及日本人對于《菊與刀》的觀感時,作者想起了梭羅與瓦爾登湖,認為“這種非主流的觀點往往是具有沖擊力的,他就像一條大路上的小路分叉口,會帶來別樣的風光”,很是精彩!
推薦編委:【李公子淵默】
NO.7
推薦文章:《社會偏見、性騷擾、產后抑郁,一個女孩的成長,究竟要經歷多少磕磕絆絆》
相關書籍:《82年生的金智英》
作者:【我是魔眼睛】
編委薦語:
2019年的秋天,韓國對于女性困境的討論陷入了又一輪狂熱。這股風潮的源頭,是一本暢銷小說改編的電影—— 《82年生的金智英》。
這些年,社會看起來好像有了很大的改變,女性也可以擁有屬于自己的事業,但社會觀念好像從來沒有變過,即使是事業有成的女性,也不能幸免被差別對待。
然而,《82年生的金智英》就像一根火炬,點燃了許多女性埋藏在心底,不敢發出的聲音。雖然幾千年父系社會歧視女性的影響力根深蒂固,但它正在慢慢地消失;即便我們身上還存有過去的印記,但這本書讓我們看到了未來的無限可能。
本書的價值顯而易見,本文的作者筆功不凡,非常值得推薦。
推薦編委:【天津喬平】
NO.8
推薦文章:書評| 《騎著鹿穿越森林》:一襲白雪,染就一樹芳華
相關書籍:《騎著鹿穿越森林》
作者:【霜生花】
編委薦語:
南方人對于雪的癡迷和喜悅,也許是北方人難以體會到的。銀裝素裹的世界簡直妙不可言,宛如童話。
有一個故事關乎愛情、友情和親情,就發生在紛飛的大雪里,介紹了鄂溫克族人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探討了人與人之間、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弘揚了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并提醒人類:只有能與自然和諧相處時,人們才能得到自然更多的饋贈。
簡書簽約作者小托夫的新作《騎著鹿穿越森林》,無論是書名、封面,還是內容,都散發純潔浪漫的氣息。書評的作者成功地將這種感覺傳達了出來,引人想去捧讀一番。
推薦編委:【瘋格格】
NO.9
推薦文章:《那書| 森林里的陌生人》
相關書籍:《森林里的陌生人》
作者:【喬那】
編委薦語:
我們為什么而活著?每個人對于生存的意義都有各種各樣的理解。奈特要的是年輕、干凈、寂寞地生活著,所以他向北開車到路的盡頭,鉆入了一片森林開啟了無條件隱居的新生活。
他是一個真正的隱士,追尋的是失去坐標的人生狀態。很多人向往,很多人止步。
你確定你要的能讓你幸福嗎?你又能否分辨遠方不會成為下一個圍城?作者的提示意味深長。
推薦編委:【素人凡語】
NO.10
推薦文章:《追風箏的人:謊言、背叛、罪惡的背后,關于人性的真相與自我救贖》
相關書籍:《追風箏的人》
作者:【凳子先森】
編委薦語:
每當放飛風箏的那一刻,我們應該問問自己我們是否真的珍惜過我們所擁有的一切。作者寫出了自己的觀點,緊扣主題。
好的書籍更需要好的作者去傳播,作者結合這本書以及電影更深層次的帶領我們走入追風箏的人,希望我們每個人閱讀完都能找到那個為你,千千萬萬遍的人。
推薦編委:【卡卡鍋】
NO.11
推薦文章:讀書‖歐·亨利《愛的奉獻》為愛奉獻的藝術,為藝術奉獻的愛
相關書籍:《愛的奉獻》
作者:【愛琴海ai讀書 】
編委薦語:
作者用“①藝術是個迷人的情婦;②藝術之旗有時是萎垂的”兩個節段的描述,循序漸進地剖析了歐·亨利的佳作《愛的奉獻》,年輕的新婚夫婦因藝術的吸引走到一起,囿于生活困境,卻心懷希望,用閑余時間打零工來補貼家用,后又為愛放棄自己心愛的藝術。
作者在最后一節升華主題,用佳句“如果家庭幸福,那么房間再擁擠也沒有關系,但如果家是另外一種樣子,那么房子再寬敞也沒有用”引人深思。
推薦編委:【燃夢計劃】
NO.12
推薦文:書評--《當我遇到一個人》:教你正確育兒,讓孩子的人生擁有多種可能
相關書籍:《當我遇到一個人》
作者:【孟美格格】
編委鑒語:
這篇文章拆解了一本書的內容,然后把書的見解也寫了出來,究竟什么才是對孩子的一種愛?引起了大眾的一種反思。
每個人都是獨立思考,為什么方法孩子也都是一樣的,所以要真的要把它當做一個人是看到了,只是當作你的一個孩子什么都不懂。
推薦編委:【小景說】
NO.13
相關書籍:《兩地書》
作者:【小婷半清】
編委薦語:
文章以《兩地書》為主題,通過講述《兩地書》創作的來龍去脈,從另一個方面讓我們認識了魯迅。文章雖然用較多語言描述了魯迅的生活,但都是圍文章主題展開,作者文字駕馭能力比較強。另外,作者在文末也說明了這本書創作的意義——就要要記錄下來他們的曾經,也想要留給后代,讓他們知道父母的感情經歷。文章前后呼應,結構嚴謹,值得一讀!
推薦編委:【關中布衣】
NO.14
推薦文章:《楊瀾:學會說話前,請先學會傾聽》
相關書籍:《非暴力溝通》《人際關系背后的簡單原則》
作者:【薄言君】
編委薦語:
本文屬于觀點論述型文章。
寫作結構為總分總遞進關系。先以一個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引出溝通過程中,大部分人經常會犯的錯誤,即“不會傾聽”。因此提出“說話之前,先傾聽”的觀點,用4個段落分別從現象到邏輯分析論證這個觀點。
選題實用,有舉例身邊朋友的真實故事,引用心理學家講過的案例,以及摘抄書本知識點。該文對于日常溝通具有指導意義。
推薦編委:【愛笑的77呀】
NO.15
相關書籍:路遙《人生》
作者:何婉儀
編委鑒語:
這篇文章是關于路遙小說《人生》的讀后感。在路遙為我們建構的小說世界中,你能體會到和路遙一樣熾烈、溫情、友好、質樸的濃烈的激情,你會隨著路遙的筆感受一次次心靈的震顫和悸動,一起悲或一起喜,一起怒亦或一起怨,讓你體會到和作家一樣的柔情似水,一樣的血氣方剛。
正如文章作者何婉儀在開篇所說,人生,得經歷多少事呀!上帝為我們創造了苦痛、別離、絕望等,然后才讓一些經歷了過山車人生的人,寫出能傳承的文字。
推薦編委:【石墨楊】
NO.16
推薦文:董每戡的中西戲劇發展簡史,追本溯源,文學性與演劇性并重
相關書籍:《中國戲劇簡史》《西洋戲劇簡史》
作者:山千黛
編委鑒語:
作者在這篇文章中把中國戲劇界學術泰斗董每戡先生的兩部力作綜合起來研究思考,分別從寫作思路,歷史背景兩個維度簡明扼要地談論了自己的讀書心得,文筆流暢,邏輯清晰,非常值得一讀。
推薦編委:【羅益明】
NO.17
推薦文:書評|《雅舍小品》
相關書籍:《雅舍小品》
作者:章海萍
編委薦語:
作者通過給孩子指導作文為切入點,引入梁實秋先生的文集《雅舍小品》,且通過與作者接觸到了另一部書《把欄桿拍遍》進行對比,從前者“風趣幽默的口吻,濃濃的生活氣息,自然率真的情感”等方面,突出地傳達了梁實秋先生該文集的寫作特點,讓人十分信服。
該文所引用 的《雅舍小品》中的原文的幾段話,堪稱梁實秋先生描摹世相,刻畫人物的經典片段,的確值得如今的中小學生拿來,作為寫作文的指導之用 。該文寫到:“ 先生品人,刻畫入微,忍不住對號入座” 、“先生品事,活靈活現,彷佛親歷其境” 、“先生品世,鞭辟入里,禁不住贊嘆感慨” ,是對梁實秋先生文章特點的精辟概括。
書評最后,作者對所讀《雅舍小品》的版本和其對應內容作了說明。
我想,不光是學生作文,任何一個初學寫作的人,都可以讀一讀梁實秋先生的《雅舍小品》。當然,先讀到這篇書評,可以對《雅舍小品》有一個不錯的了解。
推薦編委:忠星一
—結束語—
《讀書》專題月刊每月初更新一次,本月推薦內容共計17篇。愛吃土豆的佩奇主編和17位專題編委將傾力付出,送上更多值得被大家品讀的美文。
《讀書》專題主編愛吃土豆的佩奇攜全體編委成員,期待各位作者的踴躍投稿,我們會將優秀文章收錄進讀書專題優質文章精選進行推廣。
相關鏈接:
本期編輯:愛笑的77呀
本期審核:愛吃土豆的佩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