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十月份秋招,準確來說,應是從15年年底開始實習的時候,就在開始為找工作做準備了。如果不是夏鑫和吳娟,我的兩位特別特別要好的朋友,是一對cp,我可能現在已經考研了也說不定,是他們改變了我人生的軌跡。
真的,選擇朋友、一個怎樣的圈子是非常重要的。猶記得我們三一起在上海打拼的那三個月,猶記得夏鑫帶我去他們公司(后來也成為我實習公司)那幅大哥哥的模樣,猶記得每天下班趕兩小時地鐵到出租屋吳娟為我備好的熱氣騰騰的番茄火腿腸面,猶記得每到周五三人就似農民工返鄉一般趕往上海南站回?!乱老「‖F,不去思量,自難相忘!
剛入上海實習或者是剛有實習意識的時候,雖然也很迷茫,但是一心只想去更好的地方,如同戲中金碧輝煌格子間走出來的優雅女人一般,姣好的面龐,精致的妝容,似乎從此就能過上體面的生活。但是生活的那三個月,每天拿著八十塊錢的實習工資,付房租,住青旅,日三餐,趕火車高鐵已經入不敷出甚至還要倒貼,讓我深深的為生活在這座金屋里打拼的青春戰斗士們感慨,不寒而戰。
大城市,高樓聳立,繁盛十分。踏上這片土地,就能明顯感覺出魔都的時尚和節奏感。我姑且把魔都的人分為四種吧:與生俱來帶有老上海優越感的土著滬民;攜家帶口在這揮灑青春的外地滬漂民;因公司外派或者分公司駐扎不得不留滬而享受國家政策保護的洋人;絡繹不絕到此一游的路人…
魔都,這樣趨之若鶩的粉絲們,每天收獲一茬又一茬…
誠然,那三個月,我是第二種類型的人…
很累啊,三個月對我來說其實蠻久的。前后共經歷三個階段。前期自己住青旅:幸運的是住在二號線終點站徐涇東的青旅離上班地點長寧區婁山關路只有幾站的距離,但是痛苦也是蠻多的。上海的物價高是出了名的,為了省住宿費,我選擇了八人間,都說是社會大染缸,其實青旅一間房就能展現世間百態。有外地打工的,來看演唱會的,純體驗的,旅游,看孩子的…那時候搬了好幾次房間呢。我要上班,剛睡著,一群看完演唱會的同齡少女們就進來唱唱跳跳,絲毫沒有顧及到你在休息保持靜音的意思;還有部隊式的女孩子們吸著煙喝著酒要拉我一起,我拒絕了被當成了“另類”;不忍那種環境的我情愿每天多在辦公室待一會兒,或在街頭上走走,欣慰的是,房東太太對我蠻好的,每次買飯回去都讓我和他們一起吃,大城市亦有溫暖…(女孩紙出門在外還是要潔身自好,注意安全,出淤泥而不染的好?。?/b>
中段時間夏鑫去了他哥哥那兒,我和吳娟去住。我在長寧區,她在閔行區,租房靠她比較近,所以每天就著那,我差不多要花四個小時在地鐵里。三號線換一號線換五號線,循環往復,難以不勝其煩。每次坐地鐵都像是在做噩夢,有好幾次都被擠哭了,但是到了出租屋,吳娟總會煮好飯等我,一碗熱氣騰騰的面讓我覺得,這不就是大都市的常態么?
后段時間我住在姨奶奶家里,寶山區到長寧區也要從二號線換七號線一個小時的車程。無論多晚,他們都要等我一起吃,每天就像是置辦酒席一樣,一桌子菜。我實在是覺得太不好意思也太打擾了,吃完飯會陪姨奶奶下去走走聊聊天,有時我到半夜才睡,姨奶奶總要給我盛碗甜湯,在他們家,變胖是我唯一要擔心的事。很感激也很溫暖……
這些是對上海最初的記憶……
還是一句話:自己選的路,跪著也要走完。如果沒有過被偷手機嚇哭了(中間插一個梗:小偷一看我當時用的是破舊的酷派又扔給了我),大雨中拖著行李箱手機沒電四處打聽找旅館,地鐵里手臂被人群擠壓到酥麻的經歷,我哪里懂得,那就是人生呢?
現在對上海的記憶已經不止外灘那兩邊的瓊樓玉宇以及流動的黃浦江了?;貋砗笥卸螘r間特別排斥上海,想想心里就泛起了陰影,感慨,還是無錫好啊……
但是現在似乎又不那么排斥了,有一天能在寸土寸金的上海,踩著高跟鞋,在彌漫著香氛的格子間,做個白領,也是件樂事啊!
當我拿到一份有壓力的工作,竟有些想貪圖安逸了?竟然有這種想法了?會不會是電視劇看多了?
什么時候的事?
對未來的人生,我還是既期待又害怕的,我親愛的朋友們,告訴我,我這種想法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