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儀式感”,大多數人腦海里可能就會浮現出“結婚典禮”、“開業典禮”、“畢業典禮”等盛大節日的場景,那到底什么是“儀式感”呢,我認為《小王子》中狐貍的回答最為精妙,狐貍說: “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生活中大多數時候是平淡無奇的,就像剛剛來臨的2019年,并沒有發現自己和之前的那個自己有什么不同,其實只不過是日歷撕下了一年,苦惱的依然苦惱,煩心的依然煩心,但是因為有元旦、春節等這些節日的存在,感覺一切又重新開始了,仿佛與過去的時光做了一個了斷,開始了一段新的征程,我想這就是儀式感心理學意義。生命中有許多時刻之所以被記住,都是因為有儀式感的存在,如果生命是條時間線,我們則需要用儀式感來不斷的重新梳理,而對于人的情感世界來說,儀式感,則會讓關系更加親密,但有時候卻未必一定得有多么隆重的儀式、多么貴重的禮物、多么鄭重的宣誓才行,比如有的家庭會選擇在每年的某一天,去拍張全家福,年年如此,就是儀式感。有的夫妻,每天先刷牙的那個總會捎帶著為對方把牙膏擠上,舉手之勞卻幾十年如一日,這也是儀式感。有的同學畢業后每年都會抽出一定的時間聚會一次,不管相隔多遠,努力創造在一起的機會,能夠堅持下來,這也是儀式感。有調查顯示,注重“儀式感”的家庭往往家庭成員之間更親密,家庭氛圍更和諧。
由此可見,生活中“儀式感”很重要,但卻不一定很“昂貴”,只需要我們用“心”去經營,去“愛”,就會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