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遠離多巴胺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大家都希望遠離痛苦而擁有愉悅。當做一些感覺到快樂的事情時,大腦就會分泌一些多巴胺,我們便會記住這種愉悅的感覺,甚至之后大腦里就會偶爾冒出對這些行為的渴望。有人說多巴胺讓我們快樂,其實多巴胺的本質是獎賞而不是快樂,它只給你饑渴卻不給你滿足感。多巴胺≈ want,所帶來的是渴望和幻想。
你得到了你想要的東西,比如大快朵頤后的滿足、喝酒后的興奮,玩手機,打游戲等,多巴胺就分泌一下,獎勵一下,讓你爽一下,然后你下一次還想要,久而久之就會成癮了。到最后,并不是說打游戲會讓你快樂,而是因為不打游戲讓你痛苦。過后往往是更大的空虛感和失落感、無價值感,否定感等。
你搞不懂是自己真的喜歡去干,還是僅僅因為身體在追求多巴胺。多巴胺有點像是高明的騙子,他只是偽裝成了快樂的樣子,只帶給你一時的快感。
多巴胺是一種非常容易得到的、廉價的快樂。時間久了,你會有癮,進一步便會成為多巴胺的奴隸,越來越沉淪,讓沉淪成為一種習慣。
二、追逐內啡肽
內啡肽則不一樣,它不是獎勵機制,而是補償機制,它只在你痛苦的時候出現。
比如,小時候跑步,800米測試,你可能會發現最后100米,我們堅持下來了,就會獲得難以言喻的成就感和喜悅,因為我們最后的堅持,獲得了身體的補償。所謂「跑步者的愉悅感」(runner's high)是指當運動量超過某一階段時,體內便會分泌內啡肽。長時間、連續性的、中量至重量級的運動、深呼吸也是分泌內啡肽的條件。長時間運動把肌肉內的糖原用盡,只剩下氧氣,內啡肽便會分泌。
痛苦之后,人體分泌的就是內啡肽,它會帶給你精神上的愉悅感。平庸的人,都喜歡享受多巴胺帶來的快樂,逃避痛苦。多巴胺的快樂是一瞬間的,比如說打游戲、看看電影。內啡肽的快樂則是長久的,讓你整個人得到了提升。
說白了就是,多巴胺是讓你向下的一種能量,而內啡肽是一種向上的動力。多巴胺是滿足于當下的享受,內啡肽是一種克服前進困難后的快感。兩者都是欲望,但內啡肽是比多巴胺更高級的欲望。
三、擁抱血清素
想必你也有過這樣的感觸——早上和晚上比起來,人到了晚上更容易失控。為何同樣一個人,早晚為什么會差別這么大呢?就是因為你早上的時候,血清素水平穩定,剛睡了一覺睡醒,體內的血清素水平是足夠高的,所以你冷靜、理智、不愿意吵架,也不用吃甜品。但是到了下午,你一天的工作忙完了以后,血清素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自控力消失了。
血清素(Serotonin)是讓我們感受到幸福、快樂的一種重要的神經調節激素。提高血清素含量能改善睡眠,讓人鎮靜,減少急躁情緒,帶來愉悅感和幸福感,帶給人更多快樂。大腦中的血清素有助于減輕焦慮和抑郁,調節我們的情緒,并對整體幸福感有所助益。它可以被視為天然的情緒穩定劑。
從古至今,對人傷害最大,不是沒有夢想,沒有方法,沒有努力,沒有資源,而是我們每天的生活里,揮不掉、理還亂的憤怒、抱怨、恐懼、焦慮、擔心、內疚、悔恨、悲傷和無助等一系列負面情緒。真正困住我們的,不是外在的困境,而是無法化解的負面情緒。
身處如此內卷的時代,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很焦慮。而焦慮就難免影響情緒,“躺平”不是長久之計,“折騰”才是生存之道。通過什么方式與這些情緒像朋友般交談,讓它們得到恰當地表達呢?冥想是最佳的方式!科學證明,在冥想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觀察到情緒的根源,了解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從根本上解決負面情緒,讓自己變得平和。
哈哈,套用一下模板,快感,不止眼前的多巴胺,還有遠方的內啡肽和血清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