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自由訓練營預習課《解決八大誤區,快速提升自律力》和第一課《自律到底在哪里用》中,永澄老師指出“自律”是用來解決問題的,使用“自律力”的第一步就在于在遇到問題時,推遲“小我”的滿足感。
那么“自律”到底是解決什么問題的呢?拉住“大象”后,我們該怎么辦呢?第二課《如何才能去往真自由》回答了這些問題:自律針對解決的就是情緒問題;情緒的來源,則是期待和現實之間的差距;拉住“大象”后,我們要做的是讓理性我成為“騎象人”,把“大象”的掉轉的頭扭過來,正視現實,尊重事實。只有解開了將我們層層綁縛得仿如木乃伊一般動彈不得的情緒裹布,我們才能展開背后的翅膀,向著真自由的那方翱翔而去。
有情緒,但不被困于情緒
一說起“有情緒”,我們就會有憤怒、委屈、失望、灰心等聯想,誰要是說你“有情緒”,聽起來也多半是在批評。孰不知,正是這種印象,把“情緒”變成了洪水猛獸,讓人欲逃難逃,反而落得個被吞噬的下場。實際上,情緒就像是人的影子,有光,就有影,人有感情,就有情緒,不管你怎么害怕,轉頭就跑,影子還是緊緊跟隨你的腳步,它與你是不可分割的。
5000多萬年前,情緒腦開始發育,并且和本能腦進行協同,它們會將身體意識和情緒意識結合起來。……5000多萬年的彼此協同,本能腦和情緒腦兩者會互相映射,它們任意一方感受到威脅,就會迅速把信息傳遞給對方,它們會接管對身體的控制權。——易仁永澄《大象到底是什么》
大腦皮層又被稱為功能腦,當下流行的左右腦的區分,就是說這個部分的。它掌控至大腦絕大部分的智力,擁有16萬億的神經元,憑借它的處理速度和能力,我們可以比原始的本能腦、情緒腦做出更多可能的功能。……大腦皮層只是個孩子。它誕生了200萬年,但是,大腦皮層與本能、情緒腦只有部分的結合,在協同上它遠遠不如后兩者來的熟悉,因此,稍不注意身體的控制權就會被原始的老家伙抓走。——易仁永澄《大象到底是什么》
所以,情緒本身并無對錯,但你若視它為敵,或正面對抗,或不斷逃避,它也會像蜘蛛的腹腺受到刺激一樣不斷吐出一層又一層的蛛絲,將你纏繞的越來越緊,要么在掙扎中逐漸筋疲力盡,要么就干脆圍裹成繭,慢慢失去感知共情的能力。
在之前分身術第二課《看見情緒背后的意義》的學習,就讓我恍然發掘自己“身在此山中”的困局,原來我一直在習慣性地壓制、忽略情緒給我的信號,還自以為是沒有情緒問題的理性冷靜派。表面上看,我用理智征服了情緒,將它當作垃圾深深地埋在地下,但實際上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
所以,我發覺自己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脾氣越來越大,一次比一次難克制,覺得心底里似乎有另一個我在蠢蠢欲動,想要破殼而出,我要用盡全身力氣才能把它按住,之后就覺得仿佛真的曾用力過后一般的虛脫無力。那些沒有吼出來的話,其實一直在心里盤旋,讓我產生罪惡感,覺得自己怎么能這么想,實在不是一個好媽媽。
這樣的情況一次又一次重演循環,促使我決心要尋求改變。幸運的是,我第一次就摸對了門路,分身術訓練營讓我覺察,原來我的問題就是情緒問題。真自由訓練營又讓我更進一步地認識了情緒的本質和來源,如何使用“自律”這個法寶處理情緒問題。
永澄老師對“本質導向”的把握,常常拋出一句句看似簡簡單單的話,卻一針見血地直擊核心,令人總有“原來是這樣”的恍然大悟感。
情緒的本質是能量。
情緒上來了,無論是糾結宣泄,還是非暴力不合作,都是在耗費能量,導致我們沒有足夠能量去調動理性。怪不得,即使我沒有“生氣”依然覺得好累。
情緒是發現問題的鑰匙。
情緒是對問題產生的直接反應,問題不解決,情緒就不會得到解決。所以,即使我壓制了情緒,但是問題沒解決,反而一次比一次更容易被觸發,令我知道事情有些不對,雖然不知道具體問題,但是促使我去學習與探索。
情緒是人類的正常反應。
只是這么簡單一句話,但是當我真的聽進去以后,就發現了變化,我感到一陣輕松。當我睜開眼、轉過頭去正視自己的情緒,張開雙臂去擁抱它的時候,原本日益猙獰的洪水猛獸,縮小縮小縮小,變成了一只撒嬌的小貓咪,舔舔我的手心。
直面現實,情緒也不會消失,二者不是因果關系。
在剛剛學習分身術,覺察到自己的情緒時,我還不時會陷入“我已經分身覺察情緒了,為什么還是會忍不住想生氣”這樣的糾結中。在進一步認知情緒后,我明白了覺察情緒,直面現實,這些都是幫助我擺脫情緒的綁縛,而不是要消滅情緒,所以,有情緒就有情緒吧,接受它,然后去面對和解決問題就好。
現在我承認我還是會有情緒,但是我有了“已經做到了當下最好的自己”這一信念,去諒解自己,接受自己,有情緒不代表我不能成為好媽媽,就平靜了很多。有情緒,但不被困于情緒,而是專注于安撫和試圖傾聽理解孩子。
情緒的來源,是期待和現實之間的差距。
知道了這一點,我們就能有了分析的公式。順著情緒,我們能給“小我”把把脈,問問自己情緒的源頭究竟是什么?改變了信念,才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負面情緒劫持。我在面對孩子屢屢差點失控的原因,是我期待孩子能乖乖的,不吵不鬧,順著我的意思來,而現實是,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感覺,他的情緒是直接的,不假思索的,有情緒就要表達出來,需要被看到,被傾聽,被理解,被關愛。知道了這一點,我明顯地感覺到自己面對孩子的哭鬧平靜多了,對他的安撫也更有效了。
自律不解決所有問題。
自律解決的是情緒問題,是情緒導致我們無法面對現實的問題。如果指望學會自律,就能一下子解決所有問題,也可以算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期待。我在分身術學習中掉過的負面情緒增加的坑,就是源于這種不切實際的期待。當我們能不受情緒困擾,專注于解決問題了,就是學習下一步問題管理方法的時候了。
自律第二要素:尊重事實,直面問題。
尊重事實,就是看清楚并接受不以人的客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直面問題,意味著我們愿意去承受痛苦,并且勇敢地向痛苦宣戰。將能量不是內耗在情緒上,而是用來解決問題,得到價值積累,從而實現成長。
真自由第二法則:勇氣,就是帶著恐懼往前走。
因為痛苦和恐懼就是本能腦的反應,而帶著痛苦和恐懼前行,就是功能腦剝離了本能和情緒對自己的控制,然后做出理性回應。并不是說恐懼和痛苦沒有了,而是學會了如何與它們共處,即使恐懼和痛苦也要邁開步子,堅持往前走。
只要動動手,拿出自律提升表來填寫,你的理性就會開始乖乖工作,幫助你發現和面對你的期待和眼下的現實,搭建起通向解決問題的道路。
真自由是一種什么感覺?
真自由就是可以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free to),想不做什么就不去做什么(free from),因為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就能最大程度地縮小期待與現實的差距。
在小組討論是否曾有過真自由的感受時,我說如果我為一件事情全力以赴了,知道自己能力在那里,就會有種比較篤定的感覺,心里很踏實地等待結果,即使結果沒有那么理想,也能夠平靜接受,也許這是真自由的感受。
短期自律提升表
聽課筆記:
拓展閱讀:
《大象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