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nèi)蒙古的春節(jié),羊肉是飯桌永遠的主角
??????? 在老家烏蘭察布,春節(jié)前,市場上的羊肉早已被掃購一空。剝皮剔骨,分類包好。冰箱冰柜里,滿滿的囤貨,仿佛一年的收獲,都被包裹其中。羊肉分類,也頗有講究。一家子圍在一起,父親拿著剔骨刀,極其耐心地將顏色鮮亮的肉從骨頭上剔下來,但總留著一塊,沒有剔過骨的羊肉。母親拿著保鮮膜,將剔出的肉橫鋪在上面,肥瘦均勻交錯,卷起來,兩邊綁兩個疙瘩,這是羊肉卷。剩下的骨頭按照脊骨、棒骨、肋條三類混搭,一般能裝3個袋子,這是羊骨頭。而我,站在廚房里,守著眼前熱騰騰的鍋子,這是一大鍋洗干凈的羊雜。一家三口一起干活的時光不多,這份儀式感,開啟了春節(jié)序曲。
??????? 羊肉的層次感,包裹著親朋好友的祝福
??????? 在春節(jié),手把肉是大餐。每年除夕,爺爺奶奶一早便將羊肉放入大柴火鍋中。那些沒有剔骨的大塊羊肉,帶著鹽和大蔥,咕嘟嘟冒著熱氣。家里充溢著肉香和笑語,這是年的味道。吃手把肉,人一定要多。大家每人拿著一把提肉小刀,插著羊肉,沾著煮肉的羊湯,滿嘴油水,誰也不用笑誰。但剔得最干凈、最利索的,往往吃不到太多肉,都為大家服務了。這便是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 吃的最多的,就是羊肉餃子了。大年夜必須要吃餃子,餃子就是“交子”,新舊交替;初一一定要吃餃子,吃的是“鮮”;破五,怎么能不吃餃子,要的是“招財進寶”;從老家返程,還有一頓“滾蛋”餃子。家家戶戶的味道各有千秋,但羊肉大蔥和羊肉蘿卜餡兒,從無缺席。除夕夜,親人們坐在一起,邊看春晚序曲,邊包餃子。要比誰包得快,誰的餡兒多,誰的最好看。最隆重的,是在餃子里包鋼镚兒。誰能吃到鋼镚兒,來年必將好運來。餃子總會剩下,不準吃完,除夕要年年有余,有盼頭,有希望。
??????? 從初一開始,涮羊肉的鍋子便一直開著?;乩霞疫^年的親友時間都很緊張,東串一家,西走一家,忙忙碌碌,沒個定數(shù)。但凡坐到客廳里,無論何時,都能吃到剛下鍋的羊肉片,底料越煮越濃郁,羊肉越煮越鮮香。走親訪友,胃里永遠都是暖洋洋的。
?????? 羊肉性溫,一口溫情、一口溫暖、一口溫柔,回蕩在口唇之間,彌漫于新春佳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