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城里回來的這幾天,已經慢慢的適應了農村的生活了。農村的路泥路,沒有路燈。走在路上就是置身黑暗之中,你還得十分注意,把眼睛盯住路面,小心不要把腳踏在了水里。
在家的時候想起了自己的承諾,要請同學吃個飯。今年無論如何都要兌現。所以在初五的時候,同學聚會就開始了,意料之外的事情就是有個同學提前幫錢付了,所以我又一次沒有實現請同學吃飯的諾言。
現在的農村,我們過年回家也只是待在屋里不回去。為什么不出去呢?因為同齡人在社會上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后,人的思想層次,價值觀都發生了很多的變化。待在一起沒有什么共同的話題了,所謂話不投機半句多,所以也就在待在家里不要出去。其次,很多人出去工作一段時間之后變得浮夸,不實際。總覺得自己了不起托大,自大還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所以,也不愿同這部分人多說話。歲月不饒人,總是物是人非。好在農村還可以放煙花爆竹,如果這點都取消了,沒有一點聲響了,那再過年回家就一點意思就沒有了。
今年之所以選擇回家過春節,主要原因還是想看看家里的老人。我們家里爺爺奶奶,外公都是因為身體疾病去世的。他們那一輩子人過得都是非常幸苦的生活。經歷過六六年饑荒,吃過樹皮野草,又因為繁重的體力勞動,所以身體都早早的受到了損傷。那時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很差,封建迷信思想還比較嚴重。生病了就去求神拜佛。農村也有一些郎中,他們不是醫學院畢業的,而是通過師徒相傳學習的。那時生病了,家人會騎個自行車,到幾公里外的地方去看病,方圓幾里路往往醫生也不多。那時醫生也會下鄉診治(現在基本不存在了)。但是那時的醫生用藥比較實在,藥效還是挺好的。那時的醫生只能使用望聞問切看一些發燒感冒之類的疾病。針對現在的心腦血管疾病他們缺乏儀器,也沒有有限的治療手段。農村也沒有醫療體檢,所以很多疾病發現的時候基本就是晚期了,只能靠治療藥物茍延殘喘。農村人窮,沒有那么多的錢待在醫院繼續治療。所以很多時候,只能把病人從醫院拉回來在家里照顧,等待生命的熄滅。
目前我們家的老人只有我姥姥一人健在,但她老人家身體也不甚好。經常腰酸背痛的。但是老人家勞動了一輩子,到了這個年齡依然在種著地。還經常擔心兒子女兒家里的事情,還想為他們分擔一些。但是人的體能畢竟是有限的,家人有時想把老人接到城里居住,老人家害怕給家里填麻煩,說什么也不肯,但是農村的兒女又不能待在家里。因為生活所迫,他們必須要出來打工賺錢。他們要供養子女上學生活。他們也像他們的父母操心他們一樣操心他們的子女。這大概是人類永遠也擺脫不掉的命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