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縣心理咨詢協會郭亞嬋堅持分享第1589天:
第一天學習打卡:
? ? ? ? 1,治療師不是來訪者及其情境的專家,來訪者自己才是。
? ? ? ? ? 2,可能有一些咨詢前的改變。
? ? ? ? ? 3,情況可能看起來是靜止的,但改變一定在持續發生。
? ? ? ? 4,總有例外情形可以去發掘。
? ? ? ? ? 5,來訪者有技能、優勢和資源,他們以前用過,而且可以再次使用這些技能、優勢和資源。
? ? ? ? 6,來訪者不等于當前的問題,他有問題之外的其他方面。
? ? ? 7,要建構解決方案,你不“需要”了解整個問題。
? ? ? 8,對與錯,指責與過錯不會讓事情變好。
? ? 9,小小的改變(向好的方向發展)比沒有變化好,沒有變化比惡化好。
? ? ? 10,有時候“足夠好”(差不多)就是足夠好。
? ? ? 11,每個人都有想要的未來。
? ? ? ? 12,語言和意義是在社會活動中建構出來的。
? ? ? 13,治療之外的時間比與治療師一起工作的時間更重要。
? ? ? 14,識別出什么是正確的b,識別出什么是錯誤的更重要。
? ? ? 如果一切都不是靜止的,那么一定有“問題”沒有被發現,或至少不那么普遍的時候。也就是說任何人、任何事都有例外。
? ? ? ? 來訪者有他們自己獨特的支持系統,獨特的應對策略,獨特的優勢,獨特的技能,我們尋找他們是“如何”成功應對的,而不去尋找他們“為什么”不能應對。
? ? ? 每個人一定會有許多時候他們的身份不是問題的一部分。我們有意要打破人們對自己身份識別與問題之間的構建。通過假設他們有問題之外的其他方面,我們就可以在他們身上看到那些能幫助他們認識到或利用起來的資源,從而幫助他們朝著想要的未來前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