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聽了六神的課,感慨良多。正如六神所言,六個月前,他都無法想像他有一天會站在長沙的某個教室里,給一大群粉絲(六粉)分享寫作。
昨天晚上就想開始寫的,但是覺得題目好多,思路也很斷,所以就沉淀了一天。開始是想寫一篇文章總結整個寫作培訓的。后來仔細一想,想說的主題太多了,并且腦子里還呈現了甄子丹扮演的陳真在日軍敵營里最終怒吼出“我要打十個”時那種熱血沸騰的場景。所以干脆,我也“寫十個”。
首先談一談六神的全場分享時引用各種書目時那種信手信手沾來的自信。這種自信顯然是建立在強大的閱讀量的基礎上的。這從六神分享的一周讀一本工具類圖書的數據就可知道。當然,去讀六神的書《讓未來現在就來》也有這種感覺,也是引經引經據典毫不費力。這都是建立在強大的閱讀量的基礎上的。
六神分享了他30分鐘讀一本書。怎么讀呢?這個跟寫文章正好相反,寫文章是先收集素材,然后將素材整理出骨架,然后再將骨架增肌,最后再畫皮。個人感覺,做完之后,仿佛一只恐龍的模型就做完了。那么反過來呢?在讀文章的時候,把皮去掉,把肉也去掉,只去看骨架。這樣你就能快速知道作者想要表達的是什么。
雖然聽起來好像很簡單,但是做起來并不簡單。首先,六神說了,很多書,他都看過相關的書,所以書中的肌肉和皮(即內容)六神其實都是知道的,所以他能夠快速的看下來。其次,六神是那種見森林大過見樹木的人。我讀Ray Dalio的Principles時,Da說過人分左腦和右腦思維。分別以應注重細節和注重整體。因此,六神應該是屬性注重整體的人。所以看書很快就是抓住整體。而我個人則感覺是偏左腦的,對細節反而會更敏感,也就導致很多時候看完一本書的速度并不那么快。但是以后我想我會加快。最后,六神說了,他一周看一本,一次只花30分鐘看,但是他會一周每天花30分鐘去讀同一本書,這樣每次注意的點不同,自然這本書的大綱就全出來了。
其實我翻譯了Paul N. Edwards的How to read a book.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去我的公眾號(思考七年再七年)里搜我的譯文。里面講到的讀書方法,也與六神的讀書方法有共同的地方。首先就是第一遍只讀主干,因此一篇250頁的書作者半小時搞定,還能劃線,做筆記。這樣對大綱有了解,然后作者花3-4個小時再讀一遍這本書,以了解肌肉和皮。最后則是拿自己的話寫讀后感。六神第一和第三步都做的非常棒。向他學習。
30分鐘讀一本書。六神專門去深圳花1萬元學了三天的班,所以絕對不是簡單的事。但是,現代人很多人都不讀書了,更別提去花1萬元學如何30分鐘讀一本書。聽說六神又準備花20萬去日本學如何速讀了。李笑來老師所說的,讀的快沒什么技巧,讀的快一定是你的理解速度的問題。很顯然,這跟你對語言及內容的熟悉程度是有關的,跟你以前的閱讀量是有關的。相比而言,我覺得如何讀英文原著來看,我一定是比六神讀得快的,因為他肯定讀英文原著沒有我讀的多。當然,這是另外一個話題了,母語的閱讀,還是要向六神學習。如何提升單位時間內的理解速度,這是一項需要不斷學習的技能。
李笑來老師提出一個概念:所謂的讀書閱讀量,就是一字不差的讀的書的多少。這個概念又引起了我的深入思考。如果按照這個概念來讀書,30分鐘讀一本書,可能真得要向六神一樣,30分鐘讀完一本250頁左右的書,然后再花5天每天讀一遍,只到讀到吐為止了。
好了,就寫這么多了。還有7篇,原諒我的錯別字,不寫完要在群里扔紅包的,我可不想扔紅包,下面開始第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