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現在處于雨季,前幾天太陽都比較明媚,今天早上醒來,聽到“吧嗒吧嗒”的聲音——下雨啦!在雨中開啟難忘的一天!
前幾天的學習中我們畫社區地圖,進行安全風險分析,設計自然課程體驗方案,今天終于要實施了。通過抽簽最后確定上午4組、6組,下午2組、7組帶領其他小組體驗。
上午環節
熱身
第2組帶來“種子、小樹、大樹、開花”的游戲,有的人很快開花,有的人一直長不大,真的非常有趣。
回顧
由4組和8組為我們帶來7月18日的回顧。
劃重點:我們知道了開展戶外活動如何風險評估,通過規避、轉移、降低和保留4個方面給出預防或補救措施。安全是相對的,風險是絕對的。如何將間接經驗與實際經驗相結合,讓學生知行合一,是我們教師應該著重考慮的問題。
自然體驗
四組帶領1、2、3體驗《探秘植物——楊林港篇》,六組帶領5、7、8體驗《探索小觀音山——感悟自然》。
我們跟著6組來了一趟小觀音山的探險之旅。
一、破冰——金色隧道熱身
超級記憶術(分組打亂順序并復原)和合作前行(一人蒙眼一人引導)兩個游戲使團隊之間隔閡打開,培養伙伴之間的信任感,放松身心。
二、展開
(一)八寶過山——親身體驗,感受自然
集齊8種自然寶物,可獲得徐霞客旅游錦囊。
一草一木一土一石都是自然給予的最便利、最真實、最寶貴、最豐富的教育資源。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鼻子嗅聞,用嘴巴品嘗,用身體擁抱,更用心去愛。
(二)旅行的種子——播下種子,傳遞希望
帶著我們的力量,用落葉合力將種子運送至生命之坑。
植物的旅行主要靠種子,而種子的旅行方式更是千奇百怪。通過傳遞種子,培養團隊協作能力,同時激發參與者對生命的感悟和思考。
三、總結
防空洞中席地而坐,分享感受與收獲。徐霞客旅游錦囊被打開——巡山如訪友,遠游如致身。
谷子老師先問帶領者是否滿足預期,以此引導組織者的回顧與反思。又引導參與者分享:看到活動,我喜歡/贊賞的……,我建議(可以改進的)……。我們看見做得好的地方,吸收為自己經驗。提出可改進的意見,促進組織者的提升。谷子老師最后提出幾點經驗:
1.盲走,可以一隊一隊先走,擱點距離,降低聲音,一個人在前面引導,也可以提醒/嚇嚇她,講明終點。
2.尋找8寶中,4寶可以放在路上,4寶可以放在山上,有利于增加參與者上山時的觀察與體驗。
3.一次公布一個任務,內容邀請提前寫出來,自然中盡可能減少手機使用。
4.可帶上大的地墊,擺放書包等雜物,把人需要的場地打造出來,更有利于大家面對面投入。要注意建立規則,營造場域
5.思考是否每個環節都需要分享。
6.“彩云天氣”小程序方便定位查詢當前天氣。
下午環節
自然體驗
二組帶領1、3、4體驗《水漫觀音山》,七組帶領5、6、8體驗《一葉一世界》。
我們第7組是帶領者,所以進行一下復盤,寫一寫帶領的過程和之后的感受與收獲。
我們在楊林港村荷花池實地開展了以《一葉一世界》為主題的一堂自然教育課程,活動共有五個部分。
首先通過“荷花池里有什么?”的熱身游戲激發小伙伴的積極性和熱情。
其次是“荷葉的秘密”。
小伙伴們對荷葉進行細致觀察,大家對荷葉結構、質地、輪廓、顏色、葉緣、葉脈特點有了充分的了解。并帶領大家探討“為什么荷葉不會被水打濕,水落在荷葉上會變成小水珠?”。小組團隊準備地非常充分,讓小伙伴在參與、觀察、探索、討論的過程中掌握荷葉的結構特點,了解植物葉片的基本知識。有點遺憾的是“防水布的創作”因天氣原因沒有落實,留下了遺憾的美!雖然刮風下雨,但讓伙伴們欣賞了一場“雨中荷葉飄舞”的視覺盛宴!
第三利用與荷花池相關的動植物名詞開展“你演我猜”,“誰是臥底”的游戲,小伙伴們在娛樂的同時了解更多的動植物,也培養參與者的創造力、想象力、觀察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接著開展“一葉一世界”的小組活動,通過觀察、合作、記錄、繪畫、思考等方式讓小伙伴們充分體會了“一片葉子就是一個世界”、“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樣的兩片葉子”,小伙伴們也充分認識自然與人類密切的關系。
最后,隧道中席地而坐,分享感受與收獲。第7組介紹了設計思路,以及根據天氣隨機應變調整一些方案內容,使整個過程更飽滿更豐富。
教室說課
下午在體驗完2小時的課程后,大家帶著滿滿的收獲回到教室,由5、1、3、8四個小組進行說課展示,我們繼續體驗不一樣的自然課程。
第一個分享的是第五組的小伙伴,他們設計的體驗課程是《滇池環保之旅》,是關于滇池邊的垃圾分類活動,他們娓娓道來,我們深有感觸,人類應該要敬畏自然,愛護自然,從自己自身做起。做好垃圾分類,維持生態平衡,保護我們共同生活的家園。
第二個分享的是第一組的小伙伴,他們帶來的體驗課程是《親近水杉林》,通過他們的精心設計,我們仿佛置身美麗的水杉林,和大自然親密接觸,感受水杉林不一樣的景色,同時也能觀賞到不同角度的滇池美景,讓我們感嘆大自然的奇妙和美好。
接下來進行分享的是第三組的小伙伴,他們的活動是《“楊林港”尋寶記》,他們設計的環節十分新穎,內容層層遞進。他們自行所創作的快板和詩詞讓大家連連稱贊,同時也讓我們對村莊的文化更加了解,相信我們以后也會更加注重觀察身邊的每一處風景。
最后給我們分享的是第八組的小伙伴,他們的體驗課程是《“荷”你相遇》。圍繞荷花池地區,從導入到結束,我們能夠觀察荷葉的形狀、特征,同時講述荷葉防水的原理,了解荷葉別樣的用途,讓大家對于荷葉也有更多的了解,從自然聯系到生活。
晚上環節
在地自然的工作者邀請到“綠色昆明”環??破諈f會講師孟飛,他雖然學的是中西醫結合,不過卻創作出150多部氣候變化科普作品。為我們帶來的主題是《氣候變化通識課》,向大家介紹溫室效應基本原理,溫室氣體對氣候與健康的影響已經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孟老師專門帶了專業設備讓我們查看人在紅外線下呈現是什么樣,以及玻璃能讓可見光穿透,但是紅外線不能穿透,會阻擋。又檢測了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以及成年人呼出一口氣的含量數值。還借助一支燃燒的煙來檢測空氣中塵?;蝻h塵的濃度,果然最好不要抽煙。
面對氣候變化是嚴峻的挑戰,種子具有抗熱性、耐寒性,它本身的多樣性可以抵御已知或未知的災難,我們建立種子庫,盡可能保留下萬物的種子,以致它們可以繁衍后代不被滅絕。
一葉一世界,一日一成長。教授給他人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我們在學習自然教育基礎理論后,及時設計、實施、帶領/體驗、反思完善。希望我們都能將這段旅途中對自然的觀察力、感受力帶給自己的學生,在合適的時機也給他們開展自然教育課程,親近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
當身處自然中,讓我們放下手機,閉上雙眼,打開各種感官,和大自然談一場“戀愛”。
簡報制作:第七組,
成員:小辣椒、珊瑚、水晶、桔子、陳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