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1】選摘成甲老師《好好學習》第二章 掌握臨界知識的底層思維與方法
關于習慣性防衛:
1.習慣性防衛的根源是懼怕暴露出我們想法的思維。這種根深蒂固的防衛習慣會不知不覺阻礙我們成長。
2.如何減少習慣性防衛的不利影響:建立綠燈思維。
關于反思:
1.學習臨界知識的過程,本身就是深度思考的過程。
2.反思,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技能。反思幫助我們發現知識的誤區:跳躍性假設;可以促進已有知識產生新知識;可以督促我們檢查學到的新知識是否用了起來。
3.訓練反思能力的三個方法:(1)從小事反思,深入突破;(2)把生活案例化處理;(3)培養記反思日記的習慣。
【Step2】思考
關于習慣性防衛:
昨天,我和一位非常優秀的成人培訓師聊天時,提出了我對課程時間方面把控的一些建議。或許是太過熟絡,或者是出于教師的評課的職業習慣,我很直接講出我的觀點,讓對方覺得不舒服,不贊同這個觀點。我知道,這是習慣性防衛在起作用了。我們在爭辯的同時,習慣性防衛也同樣出現在自己身上。為什么會有習慣性防衛呢?當一個問題出現在別人身上的時候,我們習慣把這個問題歸結于個人原因,而同樣的問題發生在自己身上,我們就不那么想了,反而會把問題歸結于外部因素。這在心理學中稱為“基本歸因偏差”。明白了我們有這樣一些心理基礎,就好理解為什么會習慣性地進行防衛了,因為當我們自己遭受挑戰的時候,會下意識的向外部找原因。當我們把外部原因當真之后,別人針對我們的意見就顯得更不合理了。今天我把昨天的事當成事例講出來,并不是要批判誰,只是提醒自己習慣性防衛經常出現在生活中,可能沒有意識到而已。在自己身上也經常會出現,例如有一次我的“頭”跟我提出其實學生不管入沒入隊,都可以發給他們紅領巾并佩戴紅領巾,我立即反駁了,我說怎么可以這樣呢?這是不對的。他說一直覺得我有點“小固執”,但又說不出來哪里固執,他說這次終于找到固執的小尾巴了。這其實也是習慣性防衛在作怪!
這是典型的紅燈思維,而綠燈思維是,遇到新觀點或不同意見時,第一反應是:哇,這個觀點一定有用,我應該怎么用它來幫助自己?像我的頭跟我提出這個建議后,可以這么想:嗯,這跟以往的做法不一樣,不符合常理,但是仔細想想,一定有有用的地方,從大隊干部的儀容儀表的檢查層面上更好操作,對一年級新生更快的適應并融入到少先隊組織中起到更好的激勵作用。預設自己已經成為一名光榮的少先隊員了,從而行為上更加向少先隊員靠攏。
關于反思:
這讓我想起我身邊的一位女神,因為和我的多重關系,能讓我近距離的觀察到她,她就是一個善于自我反思,在事業、待人接物上不斷進步的鮮活例子。我知道每天的生活工作學習進行復盤、反思是個很好的習慣,但總是堅持不了幾天,看到成甲老師也是經歷了幾個階段,才堅持下來寫反思日記,并從中獲得許多正面的反饋,成為持續產生復利效應的工具。不堅持,就什么都不是。只有堅持,才能有驚人的威力。
再回到昨天的事例上,我的反思是無論你的出發點有多好,跟別人提建議時一定要注意語氣方式,盡可能的委婉,注意說話的技巧。我也常常因為太耿直,又喜歡評論,估計得罪不少人。讓別人舒服的程度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尤其對你最親近的家人,更要多一份耐心,好好說話。
【Step3】行動
1.當別人跟我提建議時,如果覺得對方提的觀點認同,就進一步探討如何改進。如果覺得不妥,先不要反駁對方,而且真誠的感謝人家,并認真的聆聽再充分溝通,或許在溝通的過程中會迸發出新的創意,在理解新觀點的用途和價值后,再去分析這個觀點可能的不足,想辦法完善。
2.寫反思日記,寫反思日記,寫反思日記,可以從簡單的流水賬記起。先定一個小小的目標,21天,完成就給自己買一套衣服。哈哈!同意的點個贊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