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自由作家》有感
影片的開始,以1994年在混亂的貧民區發生的動亂為背景,敘說著一個似乎不能改變的203班的孩子們的命運的傳承生活:混亂,幫派,犯罪,心藏怨恨,每個人似乎都在為了明天是否還活著,在抗爭,都以為,這樣的生活就是屬于他們的,屬于他們的世世代代,認為,這個世界就是這樣不公平,無論怎么樣抗爭都改變不了,過著這樣無望的、無力的、麻木的、甚至絕望的生活,都認為一輩子就這樣了,為了種族而在戰斗,這就是屬于他們的生活。
203班一年級新生,就是這樣一個縮小的貧民區的各種膚色人種團體。
艾林格老師,一位新老師,她認為真正的戰斗應該在學校,應該從學生開始,帶著她認為的使命,美好的憧景,來到了這個學校,來到了203班。
前幾年,我在理工大學的操場,也看了一片類似這影片的電影,寫的是一個住在美國貧民區的小女孩,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努力找尋機會,學習努力學習,最終考上哈佛大學,走上了與她的父母,好朋友不一樣的命運之路。
這部影片的孩子們,類似于那部影片中的孩子,都是有這樣背景的貧民區的各色人種的孩子們,他們非常幸運,遇上了格老師,這樣的老師,用了種種方法,讓他們認識到種族區別會帶來了什么樣的結果,他們現在的處境是怎么樣的,這個人生是由自己決定的,是有希望的,只要你愿意去改變,一切都皆有可能。心靈的導師,對于我們來說,是多么的重要,格老師,就是這樣創造了一個奇跡,用她的一腔赤子之心,開啟了203班這些孩子與他們父母不一樣的命運之輪。
“你可知道我們是怎么生活的,你什么都不知道,你不知道我們所感受到的痛苦,你不知道我們要做什么,你們對我們的生活毫無尊重,你在這里所做的能讓我的生活得到多大的改變”,“當我睜開眼開始,我見過的人都跟我一樣一貧如洗”,多么絕望的人生,內心藏著是多么深的自卑。他們希望這樣嗎?他們想要過這樣的生活嗎?不想,所以一直在用他們的方式抗爭,可又有什么用呢?內心沒有改變,什么都沒有用?沒有對命運的臣服,只是一味想與老天抗爭,有用嗎?
格老師和他們玩了一個游戲,從開始的輕松的問題開始,一步步引導孩子們走向現實,你們有多少朋友或家人在監獄,你們有多少人有勞教的經歷,你們中有多少人可以弄到毒品,你們中有多少人認識幫派,因為幫派斗爭失去一位朋友的,失去不止一個朋友的,失去不止3個朋友的,失去4個以上的,越來越沉默,大家互相對視,這個對視有驚呀,有痛惜,沉重的氣氛索繞著他們,然后,格老師請大家互相尊重的說出他們名字,給每個人都發了一本發生屬于他們的日記,讓他們寫下心里想要寫的心情,終于有一個讓他們可以公開紀念朋友或家人的一個時間,這個時光是屬于他們的,沉重而壓抑的情緒終于有一個可以訴說的途徑了。每一個人都有血淋淋的過往,讓人心疼不已,這么小的孩子就背負了這么沉重的從父輩那里傳承來的沉重,沒人關心他們,為了生存,拼盡一切。
為了這些孩子,格老師問自己:我該做些什么呢?于是她去打工,給孩子們買書,帶孩子去認識種族岐視帶來的傷害,帶孩子明白他們可以改變這一切,帶孩子明白改變都源于自己意愿的改變,沒有過多的說教,只有心與心的接觸。在這同時,格老師與她的先生之間因為一方的不愿改變開始有了分岐。
孩子們越來越有自信,越來越努力,越來越有自己的思想,一切的改變就這樣不知不覺中發生,最后,孩子們的日記都寫成書了,叫做自由作家。
203班的孩子們,能過自己的努力,改變的自己的命運。
這部影片,讓我看到了內心的強大,沒有什么事情是不能改變的。我們平時做的只是屈服于命運,怪這,怪那,唯一沒有怪的是自己。在人生的長河里,我們唯有看清自己,看清周圍,我們所處的環境,我們到底要的是什么?我們內心有多么強的欲望要去改變?想要去改變,我們又為此做了什么呢?我們做了,又堅持了嗎?內心的強大可以支撐自己去徹底改變嗎?都源于自己的內心,我們都要問問自己,我真的想要改變嗎?想要創造屬于自己想要的?其中,有一個片斷,這些孩子將槍不再放在身邊,而是選擇放棄時,他們這時會害怕嗎?他們這是和自己的原來告別嗎?這需要多么大的決心啊,我看到這里時,我是問了我自己,放棄原來熟悉的一切,放棄可以保護自己的槍,我可以做到嗎?不,我可能做不到,我沒有這些孩子的勇氣,他們真的很偉大,為了改變。偉大在相信,相信自己,相信這世界,相信身邊的人,他們選擇了相信。
格老師,用心在工作的一位老師,是什么精神讓她如此的用心去感召這些孩子呢?就像影片開始她說的:“我剛開始是想做一位法律人員,可是這個時候幫助他們已經晚了,所以我認為真正的斗爭應該在課堂上”。一切源自于思想,一動一靜,都在一念之間。我們的思想啊,是多么的強大,我們的內心啊,是多么強大,可以創造出我們想要的一切,只要你愿意!
冥冥中,老天都安排了給你指路的人,安排了引你走向改變的人,問題是,你,接了嗎?慧眼,是自己給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