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拆頁來自第八章 《自我超越》
拆頁十三
P154
弗里茨用了一個比喻,來形容相互矛盾的深層觀念如何在同一個系統里阻礙我們實現我們的目標。設想在你接近你的目標時,有一條橡皮帶,它象征著創造性張力,拉著你接近你所期望的方向。然后,再設想有第二條橡皮帶,綁在無能為力和不配的觀念上。在第一條橡皮帶把你拉向你的目標時,第二條橡皮帶卻在把你拉回你不能(或不配)達到你的目標的深層觀念。這種拉向目標的張力,和拉回到我們深藏的觀念的張力之間,形成一個系統。弗里茨把它叫做“結構性沖突”( structural conflict),因為它是一個相互沖突的影響力結構:相對我們的愿望目標,它在把我們拉近的同時,又在拉開。
由此,我們越是接近實現我們的愿景,第二條橡皮帶就會越使勁兒地把我們從愿景那里拉回來。我們可能會耗盡我們的能量。我們可能會懷疑,我們是否真想要那個愿景。“完成任務”可能會變得越來越困難。料想不到的障礙出現在我們的道路上??赡軇e人會令我們失望。盡管我們并不知道那個結構性沖突系統的存在,這些都依然會發生,原因是,它來自我們在很大程度上意識不到的深層觀念一實際上,我們的無意識狀態反而增加了結構性沖突的影響力。
既然有這種無能為力或不配的觀念,結構性沖突就意味著,無論什么時候,只要我們在追求愿景,系統的影響力就會妨礙我們取得成功。但是,有時我們還是會成功;而且,我們中有許多人其實已經很擅長確定和完成目標了,至少在某些生活領域是這樣。這說明結構性沖突的影響力是可以克服的。那么,我們怎樣克服它呢?
「A1,激活經驗」
你有一個什么愿景,曾經你努力去實現過,但收獲不大,當時你是怎么自我安慰或者化解的,看完這個拆頁,給你帶來了什么思考,如果再來一次,你會怎么做。
1.經歷:2018年7月的時候,我渴望一口氣通過2-4。這樣我既實現了2個月過完二級的目標,同時也有資格擔任總舵訓練營的教練,而且可以參加崔律主持的訓練營。但是,最終我還是失敗了。當時,我很遺憾很無奈。同時,我換個角度細想,我問我自己那么渴望過2-4、那么渴望參加崔律訓練營的目的是什么?一來可以學習崔律的精時力管理,二來可以實現2個月過二級的牛逼目標。既然當不了教練已成事實,那我可以從后端融入學習啊。于是,我自己搜索到了訓練營的打卡入口,找到了cctalk的分享課程,終究內心得以釋懷。
2.思考:我當時的目標是制定的不合理的,而且在努力實心目標的過程中,我轉移了負擔。于是,我的練級動力不斷減弱,同時練級的個人要求不斷降低,時間不斷拉長。而比較關鍵的一點是,我沒有權衡好愿景和深藏觀念(練級只是我的手段,只要過就可以,暗藏了對技能踏實掌握的重視)。
3.重來一次:我會通過以下幾步來克服結構性影響力對我的影響。
①首先,明確自己真正想要的。我想要的是練級收獲的技能,而不是一個二級證書。
②其次,承認自己真正缺少的。為收獲二級技能,我缺少技能的真正理解、一定量的實踐鍛煉。
③然后,預估可能的困難。在實現愿景的過程中,我可能遭遇到什么誘惑、困難,為了應對,我需要有什么準備心理以及應對舉措。
④最后,直奔目標并定期復盤。圍繞愿景,踏實行動。根據自己每一階段的落地情況,對標愿景反思是否偏離,對標以前的自己或者其他小伙伴評估自己是否可以爭取做到。
拆頁十四
P157
對真相的承諾
我們可以從一個異常簡單而又深刻的策略,開始應對結構性沖突——說出真相。
人們常常會覺得,“對真相的承諾”( commitment to the truth)的策略似乎沒什么大用處。“我得做什么才能改善我的行為表現呢?”“我怎樣才能改變我深層的觀念呢?”人們經常要求得到某個處方、某種技巧,或某種摸得著的東西,用來解決結構性沖突的問題。但是,對真相的承諾,實際上遠比任何技巧都更有效力。
對真相的承諾不是指追求銘刻于世的真理,即那種絕對的最終判決或終極原因。相反,它指的是,心甘情愿地根除那些令我們限制和欺騙自己、不讓自己看到真實情況的習慣。它指的是,不斷質疑我們對真實情況為什么會如此的理解。它指的是,不斷擴大我們的意識范圍,就好像優秀運動員在賽場上,用超常的視野把握全場更大的范圍。它還指,不斷加深我們對眼下各種事件背后的結構模式的理解。特別是對自我超越修煉水平高的人來說,他們要更多地覺察到自己行為背后的結構性沖突。
因此,應對結構性沖突的首要任務是識別它們,包括其運作產生影時所引起的行為表現。當我們的那些應付性策略正在發生作用時,我們極難識別它們,因為伴隨它們而來的常常是緊張和壓力。建立內部預警信號會有所幫助。比如,我們發現我們在為自己的問題而責怪某人或某件事:“我之所以放棄是由于沒人理解我”;或者,“我這么擔心的原因是,我如果完不成任務,就會被解雇”。
比如,在我的個人經歷中,在很多年里,大項目一進行到關鍵時刻,就會有人很讓我失望。這樣的事情發生時,我仍會悶著頭努力推進,努力克服由于別人的失信或無能所帶來的困難和障礙。過了很多年我才看到,這是一個反復發生的情況,是我自己的意志力策略的特定模式,它的根源在于,我對改變別人總讓我失望的情況深感無能為力。沒有例外,最后結果是,我感到“我必須一個人都干了。
看清這個模式以后,我就開始在它再次出現時改變行動方法。我不再像以前那樣經常發火了。相反,我在發現它時,會有一種愧疚感“哦,我的模式又來了?!蔽腋钊氲貦z查了我自己的行動,看到它如何成為這種結果的一部分:不是因為設立無法完成的任務指標,就是因為損害或不支持別的伙伴。進而,我開始努力學習交流技巧,即如何與當事人討論這些情況而又不造成防衛反應。第9章“心智模式”,會闡釋這些技巧。
沒有心靈的轉變,我就永遠不可能學會這些技巧,也不可能把它們應用到實踐中去。只要我還把問題看成孤立的事件,我就會認定它們是外部造成的—“他們讓我失望了?!币坏┪铱吹?,問題是由結構性原因產生的,我便會開始考慮自己能夠做什么,而不是“他們都干了什么”。
我們意識不到的結構模式讓我們成了囚徒。一旦我們意識到并辨認出它們,它們就不再有那么大的禁錮力了。
「I,重述知識」
1、拆頁中描述的真相和你過去理解的真相不同點在哪里。
①過去理解:真相是一個事件的具體內容,體現為在一定場景中,由不同的人、事、物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構成的整體。
②不同之處:①拆頁所述真相,更傾向于指認知、思維方面;②構成元素體現為認知習慣、意識范圍、認知程度等。③影響之大,過去理解的真相只能帶來特定范圍,和事件相關要素的影響;而拆頁所述真相,對個人思維、認知升級擁有強大、深厚的影響,能為個人的自我超越創造不竭的動力。
2、應對結構性沖突有哪幾步?
①第一步:建立內部預警信號。根據緊張和壓力產生場景,提前建議預警信號,暗示自己、提醒自己識別結構性沖突。
②第二步:識別結構性沖突。根據行為表現,識別是否受結構性沖突影響。
③第三步:改變深層觀念。深入檢查行動,反思其對結構性沖突的影響,改變暗藏的深層觀念。
④第四步:改變行動方法。思考能做的改善行為并落實。
「A2,規劃運用」
假如,你在春節放假期間,見到好友,聊起TA2018年的夢想沒有實現時,你將如何運用你梳理的【I便簽】內容和TA溝通。
1.狀態表達。通過看到好友的神情、朋友圈狀態等信息,表達自己對朋友心情的關心,引導其表達自身的狀態與心情。
2.結構性沖突探索。根據好友的分享,引導其分享以往類似經歷和夢想實現過程中具體經歷和感受,識別是否受結構性沖突影響,以及具體結構如何。
3.深挖暗藏觀念。比對好友典型常態做法和結果,引導反思并表達深層觀念。
4.提出行動建議。根據深層觀念限制特點和影響要素,表達新的行動方法建議,促動好友嘗試。
寫便簽?20190117? 12:50-13:39pm?共計耗時49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