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電影開場時間還有3分鐘,摸黑進門,居然已經開播了,沒廣告,真神奇。早場就是這么爽,座位隨便坐。
屁股沒坐熱,前排有個家伙就在晃頭晃腦,差點以為走進迪廳了。
不過,也不能怪他,電影《極盜車神》說白了,最大的特色就是音樂,其它諸如賽車,槍戰等元素都是次要的,對了,還有帥哥+美女愛情CP戲。
注意:斌叔要劇透了!微劇透,不影響觀影。
劇情也很簡單,主角男“Baby”(安塞爾·艾爾高特飾)有一個歌手媽媽,一個愛他的爸爸,卻在一場車禍中父母雙雙遇難,他成為孤兒,所幸聾啞人養父撫養他長大,那場車禍除了心理上的創傷,還導致他雙耳耳鳴,唯有聽音樂才能清除雜音,聽歌mix tape,錄音做beat為樂。
自帶BGM特效的高冷少年,偷車+車手。因10年前偷車,意外跟搶劫團隊有染,后被迫加入搶劫團伙,當司機償還債務。然后遇到餐廳服務員黛博拉(莉莉·詹姆斯飾),愛上了她,想金盆洗手,因為一些事故,團隊開啟狗咬狗模式,Baby各種被虐,最后迎娶美人歸。
對,就是這么簡單的故事!!
如果你想看到《速度與激情》般的飆車,那種狂轟亂炸的畫面,各種爆破,滿天飛的電腦合成特效,肌肉男美女成堆,動輒幾百上千萬的豪車視宴。
如果你想看到《戰狼2》一樣的大炮坦克,鐵網擋RPG火箭筒,打斗動作很強悍,1打10的場面。
對不起,統統沒有……
那有啥?
有原汁原味的飆車戲,沒有電腦特效,沒有喧嘩外表,只有真實真人的飆車畫面。
但真正重點的不是飆車技,而是音樂。
無論什么時候,音樂的節拍,節奏,伴奏等都與電影畫面無縫銜接,就連人物表演,飆車特技都無可避免地沾染幾分音律,男主走路自帶BGM,開車漂移像極在舞動的精靈。
有趣地混合藍調,電音,爵士,靈魂,Rap等各種曲風于一體,給電影打造超強的視聽享受。
更喪心病狂的是,導演把歌詞隱藏在電影里面,海報,墻面,涂鴉等。
也許你會說,這不就是MV的效果,頂多也就是超級大剪輯,有啥的?
那只能說:“you are too young too naive”。
《極盜車神》不是光把音樂放進去而己,在拍攝的時候,工作人員都是帶著耳機,一個場景一首歌,帶著音樂節奏拍下去,無論上膛,開槍,爆炸,飆車,剎車聲,甚至角色錄音都能剪成beat,不是音樂踩著畫面的點,而是畫面對著音樂時長拍攝,鏡頭調度,剪輯角度,極度融合。
隨著電影劇情的高潮,音樂都嗨起來了,飛快的節奏,曲風與電影搭配,緊張,刺激,不由自主的抖腿,晃頭。
這不,坐后排的大叔,都跟著哼唱起來,呀呀呀,全身不聽使喚般尬舞,停不下來。
這是音樂的魔咒,有毒。
其實帶音樂摻雜的電影也挺多的,例如阿基導演拍《希望的另一面》,《沒有過去的男人》,還有去年好火的《愛樂之城》,阿基導演的電影多數都有音樂,迥然不同的是,音樂只出現在該出現的地方。
再者《愛樂之城》這種純音樂電影,都只是純粹渲染氛圍。
像《極盜車神》這種把每個動作,每個場景,每個角度都有音樂節奏契合,用音樂控制電影,只能說真的很有個性。
這么有個性的電影,當然要說鬼才導演埃德加·賴特,無厘頭,有趣,聰明,玩世不恭是他的標簽,如果用音樂風格來形容,那他應該是屬于激情奔放的搖滾,內心像隨性,自由的爵士。
他的經典之作被稱為“血腥冰淇淋”三部曲,分別是:《僵尸肖恩》,《熱血警探》和《世界盡頭》, 國外網友還專門P了一系列的圖,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僵尸肖恩》顛覆了喪尸題材,喪尸喜感化,《熱血警探》把警匪片中的嚴謹邏輯,變得有趣,《世界盡頭》則結合前兩部,更像終結版,喪尸,警匪,外星人,殺手,怪獸,喪心病態的雜交。
而到《極盜車神》,玩膩了其它題材,開始玩音樂元素,動作,飆車,音樂的相結合,埃德加·賴特在玩出他的新紀元,創作屬于他的混汀,搞怪作品。
電影始終是門藝術學問,導演想表達的,與觀眾看到截然不同。
這不,坐隔壁的情侶開啟虐狗模式,四條腿在抖,兩顆頭腦在晃,嘴里念著電影中撩人扎心的金句。
“我聽這么牛逼的歌為什么還沒有人愛我?”
“我希望坐在一輛豪車里,伴著音樂,沿著公路一直開下去。”
一個餐廳服務員黛博拉(莉莉?詹姆斯飾)撐起女主的光環,沒有很漂亮,但可以甜到心。
尤其那場與baby在洗衣房的喃喃細語,一人一只耳塞,沒有相擁而抱的俗套動作,隨著音樂而眼神交匯,含情脈脈,那畫面,扎到心里去了。
他們因為音樂而相識,相愛,沒有什么比興趣相同,三觀相似的愛情來得更長久了。
另外Baby(安塞爾?艾爾高飾)影片外還是一位DJ熟手,估摸要是參加《中國有嘻哈》肯定也能混個席位。
劫匪蝙蝠(杰米.福克斯-Jamie foxx 飾),除了演員的身份外,他還是節奏布魯斯,R B歌手,鋼琴家等音樂奇才。
《廣告狂人》中的喬恩·哈姆飾演巴迪 Buddy,這次蓄須的造型,cut,邪帥的中年大叔款,大叔控最愛,還有達林(艾莎·岡薩雷斯飾)性感迷人,拿起槍狂掃的狠勁,為影片添加幾分姿色。
眾口難調,評判一部電影好不好,不能用一個法西斯式的標準去定義好壞,更別說是商業電影“工業化”。
《極盜車神》沒有鼓吹的那么牛B,但張揚了我們年輕一代的個性,夠硬就行。
有時候看待事物,我們只需要調高角度,轉換視覺去感受。
就像前排那哥們一樣,110分電影,他最少晃了1個小時,中間可能腦震蕩,休息了片刻,我還能說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