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明評點曾國藩家書之致諸弟(3)【1015】2024-8-24(2)
溫兄不中舉,心中總郁結(jié)不開,日夜思維,惟欲討小(娶小老婆)而已。自己不便向父大人說,總欲澄兄向父大人說,又欲葛氏向父大人說。前日他自己向父大人說,父大人并不罵他,要他細(xì)思審量,不可輕舉妄動,即欲行事,必待明年冬。溫兄心中無主,仔細(xì)問他,答曰無可無不克。觀其形象,又似欲今年冬成事者。現(xiàn)在葛氏畏他,不能不順?biāo)瑢砣羰怯戇M(jìn)屋,必不相安,弟已討得葛氏口風(fēng)矣。而溫兄全不思前顧后,并非我嗣續(xù)起見,只欲討小以消積年之遣(積攢多年的憤欲)。弟竊為溫兄慮也,然卻不能哭勸他不討,蓋他之意已堅,即勸亦不化,又恐他疑弟等為愛惜銀錢起見。且叔父有畏于他,亦不能阻他不討,且有意為他討,但欲明春耳。父大人知叔父之意,恐阻之與叔父不和,故特松口,要叔父與溫兄自己作主。弟等何必參末議也。叔父與澄兄商量,澄兄答應(yīng)幫辦錢項。弟與沅兄則在局外觀望而已,蓋恐將來萬一討得不好,免招怨尤也。弟看大勢,今冬不能成事,即欲速成,亦要到明春耳。溫兄目下在家,如愚人然,頗安靜,將來出門,或仍蹈覆轍,或改弦易轍,弟不得而知也,然甚惜其誤用其聰明矣。
沅兄識解頗高,而行事或不盡及,責(zé)人甚明,責(zé)己或不盡明。惟天性甚厚,于父母之前,每有曲加體貼處。此則弟之所不及者矣。常喜學(xué)人聲音,多為戲談。弟間以講話費精神戒之,比時雖以為然,卻不能常常留心戒止。
澄兄嫂性甚躁急,觀其氣象,似肯聽澄兄教訓(xùn)者。近亦深服于弟,而無猜疑之心矣。溫兄嫂頗識大體,溫兄欲討小,他只心里著急,外面不敢作聲,亦甚可憐。沅兄嫂現(xiàn)有夢熊(生男孩的舊稱,舊時生女叫弄瓦。或弧于左為男,或絹于右為女)之喜,而日事茶酒如常。內(nèi)人(曾國葆妻子)自又八月初四回家,較前略大方一點,性情頗和柔,來了三年,尚未與各兄嫂相爭,而眼皮子淺則有一點,盡管教他勤儉,卻不悉遵行之,大抵弟有自己未盡者歟yu(語氣詞詞,啊、嗎、呢、了、么等)?其體甚好,(曾國葆)現(xiàn)雖未見生育,弟亦不能無過,一則弟有一點暗病,二則色欲過度,將來保精全神,或者可以得生子以副堂上之望乎?
弟自八月歸后,紛紛逐逐,至又八月十七,始定功課,寫日記簿。功課則不能常遵,日記則愿不間斷也。而娶妻三年,未得生子,上無以慰堂上之心,下無以遂妻之愿,此心亦不能常常專注于書。色欲本重,而又常存生子之心,則此情更重矣。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所以看書不能十分用心。弟每仔細(xì)思之:天之生弟,必非無用,若徒以嗣息為慮,以色欲自娛,則此一生休矣,安能做得一個好人出來?現(xiàn)在總思不敢忝tian(謙辭,表示辱沒他人,自己有愧)于生,故于嗣息則委之于命,聽其自然,不復(fù)沾沾慮及矣。至于色欲一事,除之實難,不難于知,而難于行。現(xiàn)在將前人節(jié)欲格言,略錄數(shù)條,俾bi(以使我能夠)日夜誦思(常讀常戒)。此心實知其害,將來必處之淡然。此事既節(jié),則精神愈用愈出矣。此弟所以急急于節(jié)欲也。(曾國葆1829年-1862年,寫此信1851年時22歲,已結(jié)婚三年,生無子女。1859年因悲憤三哥曾國華戰(zhàn)歿于三河鎮(zhèn)改名曾貞干,此名取之于《易.干》:貞者,事之干也。也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大哥湘軍的支柱、骨干。負(fù)但重任、成就大事的賢才。不料1862年江南瘟疫大作,包括圍困金陵的湘軍也重染瘟疾,曾國葆死于此疫。曾國藩萬般不舍為滿弟作墓志銘:季弟事恒墓志銘。同治元年十一月十八日丙寅,我季弟歿于金陵軍中······四哥曾國荃痛不欲生,接力圍困天京,誓言不破金陵不復(fù)還軍,1864年,九帥曾國荃吉字營攻破金陵城,太平天國就此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