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們
每天看書摘
《生命密碼:你的第一本基因科普書》作者:尹燁
“生命如此美妙,我們卻知之甚少” 這是一本關于生物學的科普書,書中引用的故事都極富趣味,讀的過程中,我們不免會驚訝于原本被我們忽視的事物居然還有如此魅力。
雖然內容有趣,但作者卻并沒有忽視嚴謹性和專業性,每一篇文章后面都寫出了相關的參考文獻,證明文中所言皆有據可依。本書最精彩的是最后的生命周期表,向讀者展示了不同生物的基因組大小,感覺真的很新穎,很奇妙。?
作者還強調,雖然從基因角度能解釋很多現象之所以發生的原因,并且我們還能通過基因預測人們未來具有何種傾向,但基因對于我們的未來并非起著決定性的影響,我們更不應該做基因的信徒,一味相信基因決定著我們的未來。
精選書摘
1.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人類燦爛輝煌的文明,都不過是地球“一年”最后一分鐘的一支短小插曲。
2.全世界所有家貓都是當年波斯、埃及一帶單次馴化的大型貓科動物的后代,可簡單稱之為“單中心或寡中心起源”。而狗的馴化就復雜多了,是“多中心起源”,即各地獨立馴化的結果。
3.從生命演化歷程來看,早期草類植物跟人類共享基因的比例是17%;到了蒼蠅,基因相似度達到驚人的39%;斑馬魚與人類基因相似度達到63%;小鼠已經是哺乳動物,與人類的基因相似度達到80%;接下來,人類與黑猩猩基因相似度為96%……而人類與人類之間的基因重合度,則高達99.5%。
4.重金屬污染物一旦進入生物體內就很難排出,但小龍蝦卻有解決方法,它能將重金屬富集于外殼之中——作為一種不斷蛻殼的動物,小龍蝦可通過甩掉外殼有效地將攝入的重金屬排出。
5.牡蠣不僅有雌雄異體,更有雌雄同體,甚至氣候和水溫變化時,牡蠣還可以改變基因表達,轉換自己的性別。
6.DNA的半衰期大約是521年,即使冷藏在–5℃的理想環境里,也頂多維持680萬年。一旦超過期限,縱是大羅金仙也救不回來了。
7.人類大腦的運作需要大量葡萄糖,而只有淀粉這類高碳水化合物才能提供足夠的葡萄糖。淀粉食物的攝入,能夠增進唾液淀粉酶基因的復制,從而更高效地合成人腦發育所需的葡萄糖。
8.“9·11”事件發生時,很多孕婦目睹了這一刻,而她們生出的孩子得抑郁癥的概率要高于其他的孩子。為什么?尹燁說,DNA(脫氧核糖核酸)記住了,意識也有遺傳密碼和物質基礎。
9.多數人都是“可愛回應”機制的奴隸,一看到嬰兒、貓,大腦便會釋放多巴胺,進而變得友好、體貼、無微不至。貓就是靠著引發人腦的化學反應,來誘導人類對它有求必應。
10.沒有人的基因是完美的。據統計,平均每個人生來都有大約7~10組存在缺陷的基因,攜帶2.8個隱性遺傳病的致病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