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的緣分與選擇,往往藏在“剛剛好”之中。
我有位許久未見的朋友,再次重逢時,她已甜蜜脫單。回想起曾經,她對另一半的要求頗高:身高需挺拔,顏值要出眾,家世也得優渥。然而,眼前的這位伴侶,乍一看,似乎與她曾經設定的標準大相徑庭。
于是,私下里我忍不住問她:“你最后還是妥協,降低標準了?”她微笑著搖了搖頭,說道:“不是降低標準,只是一切都剛剛好。那時家里人催我組建家庭,而我也在歲月的沉淀中,不再把外貌看得那么重要。他雖然長相普通,卻寫得一手好字,才華橫溢,工作也穩定。在對的時間,遇上對的他,一切都是剛剛好。”
“剛好”,這看似簡單的兩個字,實則蘊含著無盡的美妙。它帶著幾分運氣的成分,讓我們對未來充滿期待。正是因為這種不確定性,讓我們堅信,一切皆有可能。
“剛好”,能讓我們卸下時刻緊繃的神經,不必一周七天、一天二十四小時都為目標奔忙。它讓我們在放松之時,依然有機會收獲美好的結果。讓我們不再為暫時的停歇,或是錯過某一階段而懊悔不已。因為“剛好”的存在,那些未按計劃而行的舉動,也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剛好”的魅力,就在于它能讓我們對那些不如意的事情,依舊滿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