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慌亂
“加油!
用力
使勁”
......
? ? ? ? 各種喊叫從慌亂的產房傳出,陸續流進他的耳朵。他已在產房外等待了六個小時,一直沉默冷靜的他此刻也顯的別的及不安。忽而,產房內沒有了她的喊聲,他眉頭舒展開來,等待著護士報喜。可是,仔細一聽卻也沒有小孩的哭喊聲,來不考慮太多便奪門而入,發現她已經虛脫到暈了過去。醫生們正手忙腳亂掐人中,做急救。但孩子依然穩穩得待在母親的肚子里,絲毫沒有想出來的意思。畢竟十月懷胎,到臨盆那日也才不到九個月,可能還困著不想起床。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再這么下去恐怕兩個人都會有危險。這時,不知哪位醫生靈光一現,決定用擠壓的方式助產,還真有效,經過十幾分鐘的努力,小生命順利降臨,大家似乎都松了一口氣。“這孩子怎么沒哭呀?”抱著孩子的護士神色慌張得說到。大概因為在里面待太久了呼吸不暢,醫生便按常規操作將孩子倒置拍打,過了幾分鐘卻仍然沒有起色。孩子的臉憋的發青,產房的氣氛忽然沉寂了下來,醫生繼續忙著搶救孩子和母親,父親在一旁默默祈禱,焦慮地等著。
? ? ? ? 這時,孩子的外婆也趕到醫院,詢問女兒的情況。父親在產房外頭說著母子平安,醫生還在做處理工作,心里頭卻揣著一萬個擔心。與此同時,在對孩子人工呼吸無效后,醫生取來了一根醫用皮管,直接從喉嚨插入進行搶救(大概是為了吸出呼吸道里面的液體吧),最終孩子的一聲啼哭打破了產房的沉寂,也驅散了孩子父親心頭的陰云。
? ? ? ? 母子平安,孩子由于早產被送進了保育箱,母親力竭昏睡了十五個小時,幸好沒有大礙。三十歲的他望著床上的妻子,不茍言笑的他露出了一絲難得的笑容。
二、奔波
? ? ? ? 一天的慌亂,一周的恢復。他繼續為了奶粉錢忙碌去了,而她帶著孩子回娘家坐月子。
有人說:大難不死,必有后福。或許還有另一個寓意,上帝想繼續虐虐你。于是,那個孩子就這樣被幸運地選中了。孩子歷經波折才順利降臨,命運偏偏鐘愛他,繼續開他的玩笑。他吮吸功能障礙享受不了母乳的滋養,甚至連奶瓶也用不了,經常是吸得漲紅了臉,也沒喝上一口奶,最終只能哇哇得哭。孩子一哭,可哭死了母親的心,為了讓孩子喝上奶,索性將奶嘴開了個大口,一點點地流淌進孩子的胃里。雖然用這個方法,孩子總算是喂進去了,但每次只能喝不到20ml就了,然后就是不停地溫奶,喂奶,可忙壞了母親和外婆。可惜,每天的幾十毫升奶不足以使孩子茁壯成長。當時的信息比較閉塞不明原因,總覺著早產兒,身子虛,喝不了多少。就這樣艱難地喂養了三個月,出生時6.5斤的孩子養成了3.5斤,那是真正的皮包骨頭。
? ? ? ? 記得有一回打疫苗的醫生對母親說過:“誒這是哪家孩子,除了骨頭就是皮,抱回去吧!不用接種疫苗了,難養活咯!”母親抱著孩子憤然離去。
? ? ? ? 無法進食導致的營養不良使孩子日漸消瘦,抵抗力也隨之下降,三天兩頭跑醫院卻不見好轉。由于孩子太瘦,每每去醫院打吊瓶的時候,只能將他倒置拍打后,醫生才能下針,為此遭了不少罪。
? ? ? ? 因為進食障礙去縣醫院檢查,在縣醫院診斷結論是沒病,就是營養不良,便介紹父母去省里的醫院。父母帶著孩子和大包小包拿著縣醫院的介紹信來到省婦幼保健院,沒想到剛一到就被門衛當成是撿垃圾的流民,被拒之門外。而后,父親掏出了那封皺巴巴的介紹信,麻煩他們代為轉交給院長。不多久,方才頤指氣使的保安便客客氣氣笑臉相迎,又提行李又遞水的把三人接到了院長室。剛一見面,院長就客氣地問候了幾句,并表示孩子的情況他已經了解了,是先天性唇腭裂,現在孩子太小還不能手術,現在醫院住下看看有沒有其他問題。毫無疑問,孩子就接受了大大小小各類檢查抽血,醫院有的儀器全上了一遍,除了胃萎縮沒有其他問題。本來打算回去的夫妻被醫院的一句話留了下來,每天靠營養液一直在醫院待著。直到臘月二十八,醫院說孩子恢復的不錯,氣色變好了不少,可以回家過個年,等年后繼續住院。
? ? ? ? 那句話,后來,母親曾和孩子重復過許多遍:這孩子帶回去,隨時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 ? ? ? 就在1995年大年初一那天,外婆用勺子給孩子喂一個糖水蛋時,意外發現借助勺子,孩子可以進食了!全家人,欣喜若狂,自然也淡忘了出生時皮管埋下的隱患。也未能預料到,造就了孩子以后一副參差不齊的牙齒。
三、磕絆
那孩子打小練就鐵頭功,抗摔。當然這只是戲說,只是因為頑皮常常受傷。
第一回是一周歲的時候,還不回走路,鄰居家的大嬸過來搭把手抱了抱孩子,結果家里臨時有急事,就把孩子隨便放在了桌子上。并且!沒和孩子父母說,孩子就從桌上掉落到地上的菜籃子里,不幸的是鼻梁磕到了桌腳,直接就凹陷了進去。以至于男孩后來一直覺得那一次實現了顏值下跌,失去了高鼻梁。
第二回是四歲的時候,孩子在父親的店外玩耍,隔壁的叔叔逗他玩,說是讓他飛起來。孩子覺得新鮮躍躍欲試,叔叔就把他拋在半空中然后又接住,體驗了幾次后,孩子還在半空中傻笑。樂極生悲,在不知拋了幾次后,孩子頭部落地,磕到了臺階,瞬間就半個頭腫了起來。聽說,后來去醫院抽出了幾百cc的淤血,幸好沒有腦震蕩。“你咋不上天呢?”那孩子以后可以驕傲的說:“看,頭上還蓋了郵戳呢!”
第三回就是孩子自己沒事找事了。在外婆家游玩的時候,看見田埂間有兩堆小石塊,就和小伙伴比誰扔的遠。比過幾輪后,覺得不盡興就拿起石頭比誰扔的高,然后,如你所料,孩子被石頭砸了。所以至今孩子頭上都留著那兩個痕跡。
四、煎熬
經過省婦幼保健院的一番折騰,瘦骨嶙峋的孩子恢復了剛出生時的氣色,但是還有一些營養不良。一家三口喜憂參半地回到了家,喜的是孩子總算是有了養活的方法了,憂的是醫生所謂的“先天性唇腭裂”到底是一種什么病,在信息閉塞的當時足以引起他們的恐慌。以至于在歸途中,父親路過杭州的彩虹橋時,面對著大堆的行李和瘦弱的孩子,默默停下了腳步,望著車流點起了一根煙。此時,父親有一種天降大任于己的無力與焦躁,懷著最后的一絲勇氣,掐掉煙,繼續邁開了步子。
孩子終于可以像正常人一樣進食了,卻由于前三個月的病情延誤輕微厭食,長得總比別人家的孩子慢一些。大他半個月的表哥每每喝起奶粉來如牛飲水,而他每回只能依靠勺子灌進那么幾口。幸好,孩子也就這樣長大了。只是身子骨比較虛弱,經常就是清晨一聲咳嗽,傍晚必會發燒,自然苦了母親又要度過一個無眠夜。這樣的夜晚母親已記不清度過了幾個,只記得抱著孩子度過了兩個除夕夜。其中一個是在醫院度過的,唯一記得的是除夕那晚醫院食堂免費,還每人送了一個雞腿,算作是醫院的人道主義關懷吧。
最值得一提的是孩子三歲那年除夕,下午四點,夫妻倆拖著疲憊的身體,望著蕭索的街道緩緩走著,討論著去哪兒買些菜做個年夜飯。街道兩旁萬家燈火,飄逸著飯菜的香味與團圓的幸福。大概他們怎么也不會想到,有一對夫妻就在他們的窗外,饑腸轆轆得走著。抱著孩子來到早已關閉的農貿市場想看看有沒有做生意的店家。望著空無一人的市場,許多垃圾和殘骸散落在街道一旁,只是因為除夕也幸好是除夕,平時錙銖必較的菜販子們居然將沒賣完的蔬菜隨意丟棄在路邊。夫妻倆對視了一下,沒有語言,便彎下腰拾掇了起來。那是那個家庭最簡陋的一餐年夜飯,也是那段艱苦歲月在記憶中留下的最為深刻的痕跡。
由于家鄉習慣年夜飯比較早,一般來說,下午兩點就陸續回家關上門和鍋碗瓢盆團聚了。約摸三四點樣子就早早地開始年夜飯。
孩子一直到學齡前1/10時間是在醫院度過的,母親一直戲稱,孩子是生理鹽水喂養大的,若是細細算來,該是有一卡車了。除了最常見的感冒就是腹瀉了,各種原因引起的腹瀉孩子都輪上過。四歲那年的夏天為嚴重,在醫院掛了半個月的鹽水卻遲遲不見好,眼看著孩子日漸消瘦,便開始尋訪民醫之行。問遍了七大姑八大姨以及能搭上話的街坊鄰居,問來了各種“民間土方”,仍不見好轉。不知哪天,聽說臨鎮有位老先生專擅兒童腸胃病。母親打聽好了路線,第二天一早便出發了,在三伏天背著孩子走了幾公里的山路才找到那位“隱士名醫”。(醫生住的山里不通公路只能步行)皇天不負有心人,藥方子拿到了,只是要吃七七四十九天,每周進山配一次藥。第一周的藥下去,病情果然好轉了,吃了那么多苦頭,這回總算是功德圓滿把病治好了。為了防止復發,母親踏踏實實地背著孩子走了七回山路,曬了一整個夏天,大概就是那時候被曬得過頭了,膚色再也沒有回來過。母親每回配藥回家衣服都能擰出水,外婆在一旁心疼得扇風送水,母親卻覺得為了孩子的健康,一切都是值得的,可以忍受的。
當然,孩子心酸的回憶遠不止這兩件,之所以特別提出來,因為母親后來時常念叨,以至于印象十分深刻。
五、曙光
經歷了一路的打怪升級,孩子順利長到了五歲,父母沒有了最初的茫然與不知所措。取而代之的是熟悉了醫院的所有兒科醫生以及護士,去醫院看病也如家常便飯般簡單。實在是去過太多次了,久病成醫兼護理。
從四歲開始學習營養學的知識,給孩子加強營養每天攝入牛奶與充足的蛋白質(在那個還不了解什么是均衡膳食的年代)。從一周一次的醫院之行漸漸變為幾月一行,父母倆本該松一口氣。可是,唇腭裂的癥狀隨著孩子語言功能的開啟漸漸顯露,孩子說話漏風口齒不清,雖然知道是孩子出生時醫院的醫療事故,但由于維權意識的淡與證據的缺失,只能不了了之。孩子漸漸長大到可以手術的薄年齡,父母就著手考慮手術的事了。當時有兩種方案,第一種公,由國家慈善基金“春風計劃”提供醫療援助;第二種自費,大概要幾萬元。出于對孩子負責的考慮,父母覺著自費的應該更靠譜些,并且“春風計劃”需要次年夏天才啟動,還不一定幾時可以輪到,于是決定自費手術。
時隔五年,一家人又浩浩蕩蕩帶著半個家的行李來到省人民醫院入院準備手術。而手術也不只是住院開個刀那么簡單,涉及到主治醫生主刀醫生,醫院里面頗有些門路。(這或許就是中國風,有些時候總要夾雜些人情和利益)。在手術方案討論時備選方案有兩種,第一種是舊療法,可能不能根治,第二種是新療法,術后發音會跟好但成功率會更低。父母經過一夜的考慮后選擇了新療法。
? ? ? 手術前一晚,在完成了各類術前檢查后,孩子已經累的昏睡過去。可父母一直守護在一旁,徹夜未眠,擔心手術,擔心孩子的未來。第二天一大早,孩子就被護士帶走進行術前準備了。上午七點,在父親顫巍巍得簽下知情同意書后,麻醉劑緩緩進入了孩子的身體。由于是新療法首次應用于臨床,這一臺手術也被全程錄了像,父母雖不能進入手術室,卻也能夠在隔壁的視頻錄播室實時觀看手術過程。親朋好友陸續趕來守護在手術室外,期待一個奇跡的發生。屏幕里的醫生熟練的進行切割縫合的工作,孩子的父母就像墜入深海,漸漸喘不過氣來。在經歷了六個小時煎熬后,他們終于盼來了手術的結束,卻看見一個面目全非的孩子。由于麻醉的的緣故,孩子的整個臉腫成了平時的兩個大,舌頭中間被穿了棉線貼在下巴上。若不是從手術室里推出來,母親不敢相信那竟是自己的孩子,那一刻,在場的所有人忍不住留下了淚水。
經過了一周的換藥與護理,孩子恢復了往日的調皮,雖然身子還是很虛弱,但是已經可以回應大人們的提問了。到第二周拆線的時候,醫生建議這么小的孩子還是要打麻藥的。但當我一聽說打一次全麻智商會下降一次,我便拒絕了醫生的要求。一本正經辯解說自己是男子漢可以忍受,我已經變傻一次了,就夠了,再打一次就更傻了,說不定連醫生叔叔和護士姐姐都不認識了,我不希望這樣。成功的把大家逗笑了,醫生便摸摸頭叫我加油!我忍著疼痛,熬過了漫長的二十分鐘,順利完成了拆線,沒有一滴眼淚,震驚了醫生,直夸我是堅強的孩子,可能打小忍耐力就不一般。更令人開心的是同一病房的兩位病友(不同手術一個心臟病一個燙傷)也都手術成功順利康復了。
出院以前,醫院對孩子進行了普通話水平的測試,得知手術效果很棒,完全恢復了正常的發音,甚至比一般人還要標準。醫院便把孩子作為新療法的成功典型存入了臨床病例檔案,而那位主刀醫生自然也是順風順水。不過后來復查時了解到,后來的手術案例沒有像這個孩子一樣成功的。可以說命途多舛的他迎來了人生第一次的幸運。仔細分析了一下,之所以手術如此成功,因為孩子的唇腭破損室是由后天引起的,先天性的比較棘手吧,所以后來的手術沒有那么成功過。與其說是幸運,更像是一種補償吧,上天不忍看孩子繼續受苦,借醫生之手把借用了五年的普通話還給了孩子。當然孩子是無神論者,也十分感激那位手術臺上堅持戰斗了七小時的醫生。孩子的未來迎來了第一絲曙光。
這也是為什么,在醫患關系緊張的今天,我仍對醫生這個團體抱有崇高敬意的原因之一。雖然也有少數糟粕渾水摸魚,但不能以偏概全,否認整個醫生團體。在明白是什么的同時,多考慮一些為什么,一名醫生的投入和收益是否匹配?醫生也是人,也有家庭,在培訓制度與國際接軌的同時,醫生的薪酬制度是否合理?如果一名兢兢業業的醫生連家庭都養活不了,如何平心靜氣得為病人服務。
六、1998
“喂,媽,孩子終于會走路了”一位母親含著淚向她的母親報喜,周圍人卻投來異樣的目光。因為那是1997年的春天,孩子已經兩周歲了,是一個其他孩子早已蹦蹦跳跳惹禍的年紀了。幸好,孩子很努力,成功學會了走路,并且在隨后的日子里把以前落下的禍一起了,也算是功德圓滿。那一年,是泰坦尼克號美國上映的年份,也是1998洪災的前一年。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那個孩子很喜歡重復看自己喜歡的電影,品味臺詞,分析人物,場景的架構不亦樂乎。每一遍看都會有新的體驗,卻仍忘不了第一遍時候的欣喜。記憶中,1998年,是《泰坦尼克號》在中國首次上映,一家人第一次踏進電影院。當時就記得,主角很美,愛情可以很偉大。那時候只重情節,就像小時候愛看童話故事一樣,看見喜劇笑一笑,看見悲劇也不會有一絲惋惜。隨著年齡漸長,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觀,便有了不同的角度分析電影,看似更接近了電影的實質,實則是漸漸遠離自己的童年。所以孩子覺得有一顆童心的人并不是幼稚,而是內心溫暖。
“你是誰?為了誰?兄弟戰友你何時歸?誰最美?你最美!”這是紀念九八洪水犧牲戰士的一首歌——《為了誰》。永遠也忘不了新聞里那些手拉手跳入決口處用身體擋住洪水的人們,水泥堤壩或許會被貪腐所侵蝕地不堪一擊,但中國民族強大的凝聚力鑄成的防線,最終戰勝了洪水。當然這些都是孩子后來上網找到的資料,當時并沒有那么深的感觸,有的記憶只是在家門口看海。
孩子所在的小縣城,是兩江并流處,陸地被一分為三,南部,東北部以及西北部。由于東北部丘陵較多,道路崎嶇,主要人口就集中在幼南部和西北部,又稱江南江北。九八年特大洪水導致水位遠超警戒線,一直上漲到街面,水位高峰在街面水深一米左右。幸好家里有現成的防洪材料,父親裝修用的老粉在門口迅速堆起一堵防水墻,而孩子便在一旁板凳上望著窗外傻笑,和過往船只上的熟人打招呼。那幾日,趟水出門是不行了,街坊鄰居紛紛拿出救生圈,粗粗蓋上一層雨衣,就當做簡易的小船了。雨停以后,街道又重新恢復了往日的熱鬧,平日不堵車的街道反倒堵了船,人民群眾創意無限,一艘艘自制的小船(輪胎,木板,大腳盆)在街道上緩慢爬行,頗有東方威尼斯之感。那一年,為了驅除身上的濕氣,孩子第一次嘗試了蛇膽。上天似乎過于斤斤計較了,孩子愉快地躲過了洪水,卻收到了久治不愈的腹瀉。不過嘛,主要還是孩子身子弱,蛇膽性涼,去濕不成反傷了腸胃,科學用藥進補還是很重要的。? ? ?
七、笨鳥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僅僅是當代的社會論題,是自有家庭概念的出現便有的問題,教育下一代不僅僅作為人類文明傳承與發展的重要手段,往小了說,也是家庭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而他,有了這樣的童年經歷,家里根本無暇顧及教育問題,所以當其他孩子讀書認字的時候,那孩子還守著醫院的藥罐呢。當然這里所指的教育僅僅是文化知識的教育,關于如何做人的教育父母還是不斷教導的,比如誠信,上進,文明禮貌,堅強之類的品格,孩子都是從小被灌輸且要求的。這些對于長遠來看十分重要,但在當時并不會讓孩子懂得1+1=2,而且由于身體原因,孩子作為一張白紙,直接上了大班。踏進校門的那一刻,一只笨鳥就誕生了。
第一周,家庭作業是書寫一到九的阿拉伯數字,而他只會寫一,而且還是歪歪扭扭的,而其他同學早已諗熟于心了。回到家,母親又恨又氣,責令孩子不學會不能吃飯。那是孩子第一次感受到學習的恐怖,但幸好他是一個不服輸的人,別人可以為什么自己不可以,安安靜靜拿起筆,居然一口氣就完成了。之后的作業便也在孩子的勤勤懇懇中順利完成了,直到六一文藝匯演。孩子第一次發現自己喜歡音樂,《七子之歌》、《歌唱祖國》是他第一次在班級同學面前演唱。但他卻被集體舞蹈給難倒了,中間有一段原地踏步的動作,他始終都是同手同腳,然后,老師告訴了家長。毫無疑問,那一天孩子練到了七點才吃上飯。
最恐怖的一次當屬一年級學拼音那會兒,孩子怎么學也學不會,還嬉皮笑臉的回到家看起了電視。他母親直接把書甩出門外,對著孩子說道:學不會就別學了!于是,第二天,孩子學會了拼音。后來回憶起來,大概因為孩子都有愛玩的天性,學習是不斷與自己作斗爭的過程,最初可能是不自愿的,但真正沉下心來后還是可以慢慢進入角色的。而在孩子習慣養成的時候是教育的關鍵,不在于文化課,更重要的是品格的建立與閱讀習慣的養成。這是孩子后來讀了小說的時候才意識到的問題,也是來著學校老師的教導,如果更早知道,孩子或許有一個更為充實的童年了吧。
八、童趣
“天下雪,狗高興”每次下雪天在外面瘋玩后回到家,母親就會拿這句話逗孩子。他也會調皮的說:“誰讓我屬狗呢?我不高興對不起自己的屬相。”而后就是一家人的大笑。
童年的雪比長大后的雪更大,也下的更為頻繁。踩著膠鞋,約上三五好友打個雪仗大概是最幸福的事了。而春節前后,往往是下雪的時節,等到長大一些,會玩鞭炮后就喜歡把鞭炮裹在緊實的雪球里面。引燃后迅速拋向空中,等著雪球在半空中開花。也會在球場上堆個雪人,清理出一塊干凈的地面。用石頭架起爐灶,坐在雪人邊,烤著番薯,烤著肉,享受著無憂無慮的冬天。雪人受不了酷熱,頭會偶爾掉落,砸中某人,引起一群人的嘲笑。冬日里的水會結成冰,當然南方的河水不會凍上,但放在河邊的大缸會被凍上。某年冬天,年初二,一個化雪的日子,孩子和表弟一同帶著鞭炮出門玩耍。忽見一大缸盛滿了水,表面結著薄冰。便往上面扔鞭炮把冰炸了,而后好奇心驅使,又把鞭炮點燃沉入缸底,嘩啦啦一聲,大缸變成了一堆碎瓦片。主人家聞聲而出,我們被逮了個正著,而后就是賠禮道歉,度過了一個沒有鞭炮的春節。不知是因為年齡見長還是怕再惹禍端,打那以后過節就沒有碰過鞭炮了,更愿意陪外公嘮嘮嗑,聽聽老一輩的故事。總的來說,童年關于雪與冬的記憶還都是不錯的。
而暑假是多雷雨的時節,就喜歡一個人在空地放置一些食物或甜品,靜靜地等待螞蟻們聞香而來,然后沿著隊伍尋找蟻穴。撐著傘觀察暴雨降臨時,螞蟻如何慌亂逃散和報團。有一回,雨來的突然,孩子撐著傘在事先踩好點的蟻穴旁等待。忽而,大群螞蟻蜂蛹而出,迅速抱團,頃刻間便有了豌豆大小。只可惜孩子很快被母親喊了回去,不得不中斷了觀察。待雨小些后,我迫不及待的又悄悄來到蟻穴旁,發現那個蟻球還是原來大小,不過已經慢慢散開了。看著成群結隊的螞蟻四處逃散,最后留下了中間的一小撮螞蟻,大概是壯烈犧牲了吧!或許這只是動物的一種求生本能,而我們卻更喜歡自作主張地將其稱之為團結精神,人們總是愿意接受令自己滿意的價值觀。當然,多一些正能量總是要比負能量好的。
九、甲醛
2001年為了能夠順利入學,家里抓緊時間裝修了房子。為了給孩子良好的學習環境,用一道木質的拱門和七字架將臥室與書架分開,再掛上一個米老鼠的頂燈,就是現在看來也還是令人滿意的裝修。為了精致,用掉了大量的板材與油漆。房子剛剛裝修完就立刻住了進去,不久便開始了我的怪病。
從十月開始,身體開始出現頭暈,乏力,惡心的癥狀。起初孩子母親也沒放在心上,以為孩子挑剔菜不好吃,故意少吃甚至不吃飯。可是過后癥狀越來越明顯,才想到去醫院看一看。不巧,當時正好感冒,醫院就把我當感冒治了。經過治療,感冒癥狀消失了,可食欲依然不好,身上還發了紅疹。家里一方面換著法子改善廚藝,一方面去醫院配抗過敏和頭暈的藥物。雖然有一點點好轉,但癥狀始終還在,也沒有一個醫生提過甲醛中毒這回事。只是說可能是生活環境的問題,讓我試著換個環境生活一段時間。可能算是瞎貓碰上死耗子,在親戚家住了兩個月后,病不治而愈了。
十、瞎子
作為祖孫三代都不迷信的無神論家族,由于孩子的特殊情況產生了幾段緣分。
故事開始不得不先介紹說一部電影《英雄兒女》。一部刻畫上甘嶺戰役的“……..我是851,我是王成!……….敵人把我包圍了!同志們!請向我開炮,為了勝利,向—我——開炮!”當時陣地上只剩他一人,有100多個美國大兵清場圍著他,于是 ........。出于對電影的熱愛和對革命英雄的敬佩,孩子的父親決定賜予孩子單名一個成字,而且按家鄉話來說“王”發音同“黃”,也有祝愿成功的寓意。當然這只是妻子懷孕時,父親腦海中的一個構想。由于孩子出生后就事情不斷,也沒有仔細考慮名字的事情。不知過了幾天,忽然想起戶口的事情,這才一家人坐下來討論名字的事情。由于當時鄰里都熟悉,誰家有個什么事傳的特快,于是乎,一位瞎子老爺爺毛遂自薦,說是為孩子起名以避禍端。雖然家里人都不信這套,但還是禮貌地邀請他進門。在得知了八字和姓名之后,他勉強直起了幾近弓形的背,便說孩子名字不好需要改,否則會有不詳。當時家里人倒也不緊張,好奇的詢問細節。瞎子道:此子,五行缺土,成需以土為伴,單名為城;并且,據八字推算,此子幼時多有波折,日后必為上人。言罷,家里人覺著名字寓意不錯,便順水推舟用了這名字。此時的算命先生捋了捋小胡子,也跟著得意地笑了起來,卻遲遲不愿起身。家里人見況,心領神會,給了五十讓他走人。也不知道這算不算強買強賣,反正出生沒多久孩子就這樣被迷信了一回。
既然說到名字了就順帶提一提生日,有故事的人果然處處都有驚喜。孩子事情不斷,上戶口的事拖到年底才去辦,那是1994年最后一個工作日,不知怎的就把31日,登記成了30日,大概是歸心似箭無心工作吧。所以,孩子就有了兩個生日,法定的和實際的,最大的好處就是有了可以吃兩個生日蛋糕的借口。然而,姜還是老的辣,家長一句話就把球踢回給孩子:“你那個生日是公安局給的,蛋糕要問公安局要”孩子竟無言以對,打碎了孩子兩個蛋糕的愿望,二十幾年來公安局怕是欠了孩子不少蛋糕吧!
孩子名字來自生命中第一位算命先生,也算是誤打誤撞辦了好事,因為名字還過得去,也就不追究那位老先生蹩腳的演技了。可第二位瞎子先生著實可惡。起因是九八洪水時,吞下那枚蛇膽后,久治不愈的怪病。當地醫院的醫生無計可施,望著孩子憔悴的面容,外婆不忍心,便開始尋訪民醫。而其中一位,就是那第二位瞎子先生。據說有一種特殊療法,可以作法驅除腸胃里面的寒氣。二具體操作就是,類似于用點戒疤的操作在孩子肚臍周圍點上四個疤,說是暖胃驅寒。從此以后,孩子家人對所謂的民間療法深惡痛絕,張開雙手擁抱科學。這邊提到僅僅限于民間奇葩療法,對于走個體戶路子的民間老中醫還是有信任的,畢竟孩子的病最終還是老中醫給治好的。總的來說,兩次“迷信”沒有造成太大的傷害,也就當是多年以后。
「把真實生活講成故事,簡書真實故事征集計劃第一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