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還記得兩年前我是什么樣子嗎?
今年暑假因為想自己賺點生活費留宿在學校,我們被重新安排在了一個寢室,和我住在一起的除了一個和我同級的好友,還有兩個大一的學弟,其中有一個是我老鄉,碰巧的是哪個老鄉和我竟然是同一個高中畢業的,所以開始時聊了會兒,我們聊到以前的高中,聊到大學生活,聊到人生規劃。在聊天的過程中,感覺老鄉學弟是一個有自己獨立價值觀的人,他自我標榜比同級的同學要成熟很多,所以平時幾乎只和學長學姐交往。但有幾點讓我感覺和他的交談我不是很舒服。一是他說話時很喜歡否定別人的觀點,然后搬出自己的一套價值體系;說話速度很快,而且耐不住聽別人訴說;言語中不自覺的透露著一股戾氣和清高,即使沒有語言不得體也會感覺到交往的不舒服。正因為如此,如果我以學長的身份去和他說教的話肯定會很尷尬,所以在他說話時即使有些觀點顯得有些偏執和稚嫩,我也只是微笑點頭不語,我知道一旦我發表意見,他不會認真地聽我去說,而是會找他身邊的例子來反駁我,必然會傷和氣。
在交往并不是很愉快的時候,我驚訝的發現這不就是兩年前剛進大學的我嗎?!
那時的我自認為自己很成熟,只想和高年級的學生走近一點;那時的我說話語速很快,快到有時忘了估計別人的感受;很難接受別人說我的不足;那時的我和別人交往時總喜歡背書上的大道理,卻耐不住聽同伴講下音樂和電影;不同的是我沒有把學習成績和能力畫上等號,在他大一就準備考研知識的時候,我把我的時間放到了社團活動,采訪,下鄉支教,和兼職。
記得有人說但愿自己不要變成自己討厭的樣子,我不知道兩年前的自己是否會覺得現在的自己是否很討厭,但當我翻開大學兩年斷斷續續剛寫完一半的日記本:好多看不慣,最后又接受了的事實;對學業的安排,對人生的思考,生活的糾結,對愛和希望的堅持,對生活的迷茫和探索······我知道正是因為這些經歷和思考讓我慢慢的改變,變成了現在的自己。
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面對很多網上那些那些言辭激烈的話語不再那么熱血地發表評論,不想接觸太多形而上的東西,更加愿意去感受真真切切的生活。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嘴巴說話的速度開始比腦袋想問題慢了,喜歡上了自嘲和自黑。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說話之前會反復思考別人聽了會是什么感受,生怕說錯話讓別人不好受。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每個星期會重復地做那幾項運動,在鏡子里看自己的肌肉,打扮自己的外表·······
我的感受就是,我已經不再是兩年前的那個帶有戾氣和驕傲的“書呆子”,當然現在還不夠好,我也在努力,努力平衡自己的工作和學習,維持自己的愛好,培養對抗孤獨的能力,但愿兩年后大學畢業的我不會太討厭現在的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