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開始有計劃的將生活中發(fā)生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包括觀后感,讀后感以及日常心得感悟等,隨之而來便衍生出了一種心理,叫做對“認同感”的追求。
例如每天醒來的第一件事情是打開簡書和豆瓣App,看看有沒有紅點標注;例如會刻意看一下簡書每篇文章的閱讀量;例如只要看到有點贊的提示信息,便立馬點進App查看詳情。
最開始在這些平臺上撰寫一些文字,無非是想讓生活留下一些痕跡,不至于隨著時間流逝,年齡大了,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匆忙中,有意義的瞬間要么變得模糊不可追憶,要么遺忘在歲月中,毫無記憶。
現(xiàn)在,反觀這份初心似乎變了味道。記錄已經(jīng)不是一件很自我的行為,我本意是想寫下這些文字以此來記錄那些讓我難以忘記的事情,讓我有所感悟的時刻,而這些事情和時刻均給予當時的我?guī)チ饲榫w上的價值,有的是開心,有的是傷心,有的是釋懷等。這些可多可少,有序無序的文字都是當前狀態(tài)下的產(chǎn)物,并不需要有人刻意來理解和感受。
但寫著寫著,我便開始生出了“期待認同之心”,我期待有許多人能看我的文章,能夠鼓勵點贊,能夠認同我的七言八語。我也明白,這些我所期待的,即便沒有得到,我也并不會停下腳步,我依然會繼續(xù)前行,我每天的所作所為,并不是為了去取悅除我之外的其他人,我只是在每天做我自己。
當意識到這份“不平常”的期待認同之心,并將其條路清晰的寫出來,一點兒一點兒進行剖析,我想我已經(jīng)認清了我最真實的需求,并且我也能夠保證向著我最真實需求前進,而不會因為分出的“虛妄追求”而受到打擊放棄。
在這短短幾分鐘中,我對“期待認同之心”釋懷了,這或許是我保持“平常心”的一種獨特方式,正是因為對外事外物有所期待,方才是“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