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來到廈門時經常聽到很多菜是“醬油水”的,覺得好奇怪呀!我們做菜的時候經常都放醬油呀,為什么它這個菜,這么特別要以醬油水來命名!而且包括很多大的酒店或者是排檔等等,都非常流行吃這種菜!而且它的味道真的是非常好的!
后來聽他們講,這個“醬油水”還是有源頭的!
這個呀,從很久很久以前,廈門還是個漁村開始說起。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廈門作為一個漁村,當地人吃的海產品比大米還要多,這個東西嘛,吃多了總會講究,總會有一些特有的烹飪手法去追求一個味道“鮮”,廈門話講就是“上清”,這個“上清”二字,看來簡單,說來容易,就是新鮮,剛剛打撈上岸的。但是八零年代的廈門是個漁村啊,不說發家致富了,吃飽吃好都得靠這個“海”,多種多樣的烹飪方式嘗試起來。為什么獨獨這個“醬油水”作法,流傳至今,最受歡迎,到處都有,而且家家會做。
這事兒有個典故。
相傳,這個漁民啊。在船上出海打魚,短的就是早出晚歸,長的三天五天,那總要吃飯吧!
光生吃魚,是很鮮,吃生魚片也可以,剛撈完吃,比什么都新鮮,但是沒味道啊!(你吃個生魚片也要來點芥末吧)。
所以,在船上做飯成了一種技能!
速度要快,要有味道,能突出這個“鮮”字!。
剛剛新鮮從漁網打撈上來的“雜魚*”,去內臟,刮鱗,開火,上一些油,待油溫高了,放入姜絲,翻炒,放入“海堤牌*”醬油,翻炒,倒入少許水,放入蒜瓣,放入洗凈的“雜魚*”,待一面熟了,翻至另外一面,最后放入蔥白,香蔥。蓋上鍋蓋,不需要味精,不需要鹽,幾分鐘便可造就一頓豐盛的美食。
在漁船上,也可以享受到,新鮮,有味道的一道菜,依靠這個厚重醬油味,將海魚釋放出來的水份完全激發出來,這個鮮味,這個快捷簡便的方式,和廈門人,閩南人的直爽,完全融合在一塊!
經過時間的洗禮,這道菜,這個做法被發揚光大,后期加入了青椒絲,紅椒絲點綴,料酒去腥,非常快捷,適用于所有海產品,例如:鮑魚醬油水,醬油水小管(墨魚),雜魚*醬油水,紅蝦醬油水,醬油水花蛤,文蛤,等等等等。
今天我也來個“醬油水”非洲魚!
新鮮非洲魚買來破肚,刮魚鱗,處理干凈!
在魚肚子上劃拉幾刀(根據魚的大小)以煮時更入味!
皇后鍋內放少許油,開小火
油溫七成熱時放入魚煎一會,
煎至兩面有一點金黃時倒入醬油,小煮一會兒,加入少許清水,加入生姜!
有紅辣椒,加入一點紅辣椒,或者,蔥段。
鍋中湯汁煮開,慢火四五分鐘出鍋
魚,我們經常都可以見到,且種類頗多,主要有淡水魚和海水魚之分,但都具有肉質細嫩鮮美、營養豐富的特點,是一些維生素、礦物質的良好來源。經常吃魚肉可以有效的防止心臟病的發生,并能眼睛的視網膜以及強健大腦和神經組織。
醬油水非洲魚,親們要不要試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