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故事的三個讀后感
關于東野圭吾《嫌疑人X的獻身》
端午的出行,大量的時間滯留在交通工具上,讀了兩本書,東野圭吾《嫌疑人X的獻身》和白巖松的《白說》。
東野圭吾大概是個天才,看了他的兩本書加一部電影,忍不住有此感嘆。
簡單來說,是一個中學老師為了幫深愛的女鄰居母女掩蓋殺害前夫的真相,不惜制造了另一起兇案,并通過超強的智商設計了一個障眼法將警察耍得團團轉的故事。一個破案的故事,聽起來很簡單,讀起來很驚心。
天底下哪有這么夸張的事,為了掩飾一個人殺了人,去殺另一個人。
“石神發現了花岡靖子的罪行,決定幫助她消滅證據。他認為光處理掉尸體不夠,一旦查明尸體身份,警方必然會找上花岡靖子。到時她和她女兒,不見得能扛到底。于是,他擬定了這個計劃,另準備一具他殺尸體,讓警方認定那就是富樫慎二。警方肯定會逐步查明被害人是在何時何地如何遇害,警方調查得越深入,花岡靖子的嫌疑就越輕。這是當然,因為那個人本來就不是她殺的,那具尸體根本就不是富樫慎二。你們調查的,其實是另一起殺人命案。”
漫長的等車時間,我嘗試著從三個角度寫下這篇讀后感:
壹:愛情
究竟愛一個人,可以到什么程度? 究竟什么樣的邂逅,可以舍命不悔?
故事里,花崗靖子、工藤和石神展示了三種不同的愛情觀。
工藤:在外面還能關心別人的男人,通常都有個幸福的家庭。
他經營著一家印務公司,有妻有子,事業有成。妻子重病讓他心緒煩勞常去酒廊照顧靖子生意。他多次邀靖子去賓館,深陷生活苦悶的男人期望從年輕貌美的靖子身上得到放松。
得知靖子已婚,便不再私下和靖子單獨見面了。后來發覺靖子婚姻不幸福,還出錢出力請律師幫忙靖子離婚。因為妻子尚在,也怕別人說他幫忙離婚是另有圖謀,所以與靖子始終保持朋友關系。一聽到靖子前夫被殺,而妻子也病逝了,工藤覺得是時候了,于是重新找到靖子,許以婚姻的承諾。
工藤是現實的,克制的,遵守規則的人。這樣的人不會做出格的事情,對于現實考量得很清醒,他權衡利弊選擇給靖子婚姻,就一定會擔負起丈夫的職責。所以文章中,石神說工藤是個誠實可靠的人,和他結婚,獲得幸福的幾率較高。
石神:對于崇高的東西,能沾到邊就已足夠幸福。
湯川始終搞不懂,這個眼里只有數學的怪才,為什么會如此深愛已經半老徐娘的靖子,甚至不惜為她殺人。靖子本人也很困惑。但對石神而言,是靖子母女給了他活下去的希望,讓他認識到世上除了數學意外的美好。
有時候,一個人只要好好活著,就足以拯救某人。
如果你過得不幸福,我所做的一切才是徒勞。
這樣深的愛情,不知道現實世界是否存在。如果有,也不知對于遇到的人,到底是幸運還是負擔呢。
靖子:這么多人如此愛我,我為什么還是無法幸福。
文章中,石神面對靖子前夫的尸體和工藤時都自言自語過,原來靖子喜歡這樣的男人。長相帥氣、衣著得體、出手闊綽、對女人大方體貼。
但對于愛情,靖子曾周旋于酒廊的各色男人中,卻依然看不清楚。她渴望被保護,但又覺得石神的守護是一種束縛。即使在感情中多次受挫,面對工藤這種傳統好條件男人時,還是像個小女孩一樣再次沉醉愛情。
靖子是再普通不過的女人,對于男人的選擇逃不脫最世俗的標準。她有好的樣貌,卻歷經兩端失敗的婚姻,對于前夫的暴力糾纏以及生活的窘迫,靖子是被動和怯懦的。唯有關乎女兒,靖子作為母親是勇敢的。為了女兒她殺死了前夫,為了女兒她最終選擇自首。
究竟愛一個人,可以到什么程度? 究竟什么樣的邂逅,可以舍命不悔?
感情中,當平凡遇見不平凡,往往都是個悲劇。
貳:意義
再換個角度,不談愛情。
故事里涉及了日本社會的多個群體,警察、游民、教師、學生、職員、個體商戶、酒家女等等。好像大家都在困惑那個永恒的問題,活著到底為了什么,今天所做的一切有什么用。
游民們不知道為什么活著,學生們不知道為什么要學數學,湯川在大學里的體制里處處掣肘,石神也一度覺得自身沒有存在的意義。
麻木的人、充滿希望的人,以及天才的人都在糾結。看起來警察、工藤、靖子、以及開便利店的小代子夫婦反而沒這樣的苦惱。不過他們也每天都在苦悶別的事情。
湯川和石神都是天才,一個醉心物理,一個迷戀數學。面對在高校里難以做研究同樣的困境,石神堅守所愛,而湯川做出了妥協和退讓。所以對于“意義”和“作用”,在文章中他們進行了一場關于齒輪的討論。
石神說:
人一旦擺脫了時鐘,日子反而過得像時鐘一樣準確。
湯川說:
你我都不可能擺脫時鐘的束縛,彼此都已淪為社會這個時鐘的齒輪,一旦少了齒輪,時鐘就會出亂子。縱然自己渴望率性而為,周遭也不容許,我們雖然得到了安定,但失去自由也是不爭的事實。
這個世上沒有無用的齒輪,也只有齒輪本身能決定自己的用途。
最后這位天才石神告訴我們:讓別人知道是誰第一個爬上山頂固然重要,但只要當事人自己明白其中的真味,也就足夠了。
所以,意思是,自我的實現才是最重要的么?
叁:故事
再換一個角度,說說關于講故事這件事。
涉及上文提到的另一本書,白巖松的《白說》。這本書讀得很快,印象最深是《學會講好一個故事》一篇。
柏拉圖說:“誰會講故事誰就擁有世界。”白巖松在文章里把講好一個故事的要素總結為五點:
1、切口:講“人”和“人性”的故事。
2、懸念:與“當下”距離最近的問題。
3、邏輯:站在受眾的角度考慮。
4、細節:直指人心的力量。
5、節奏:講故事的技術核心。
帶著這五個要素,重新把故事又翻看了一遍。
顯然,東野圭吾是講故事的高手。
一開始他就給我們交代了所有人物背景,詳細描述了案發過程。讀者自以為知道了一切真相,看似沒有一丁點懸念,實則埋下了巨大的陷阱。
但隨著案情進入調查階段,讀者跟隨作者的筆觸,其實跟警察一起走入了陷阱,進入了另一個故事。一個天才石神精心講述的故事,每一處細節的設置都讓人驚嘆這位數學怪才的邏輯。
P≠NP,自己想出的答案和判斷別人的答案是否正確,何者較為容易。石神是出題人,他出的題是一個故事,一個看似無懈可擊卻似乎哪里不對的故事。
湯川、警察和讀者都是解題人,每一方都只看到了故事的一面,當最后真相告破,才恍然大悟,原來最初的方向就是錯的。
當你以為一切已經塵埃落定,突然案情又有了新的轉折。東野圭吾貌似擅長如此,喜歡讓你以為掌控了方向,但下一秒馬上又有新的線索,在已知與未知之間吊足了胃口,節奏掌握得非常好。直到全書完結,讀者依然沉迷其中,感覺故事還在繼續。
故事和故事里的故事都讓人驚嘆,作為一個毫無邏輯感的人,雖然總感覺哪里存了些疑惑,所以我是沒讀懂么?
就像最厲害的造夢者,織出的夢境會讓做夢的人永遠困于夢境。我想,能夠把讀者留在故事里,也是講故事的一種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