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非要讓我精簡直白的總結一下產品經理開展工作的步驟,我會選擇這四步。
1、聽懂用戶說的話
認真聆聽用戶的聲音并把問題準確的記錄和理解,抱著虛心的態度去聆聽收集,但是不要相信它。
2、聽全用戶說的話
針對一個問題尋找其他一些渠道去重新收集其他人的觀點,收集夠量夠質的情況下,嘗試重新挖掘問題背后的本質。這時候需要你以一種批判的視角去追求問題的本源,但是不要中途下結論。
3、給出你的解決方案
站在一個大局的視角,看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做哪些調整是合理的。這個環節需要你對產品線有個整體的了解,然后給出一個問題解決的方案,但是不要把解決方案僅限定在系統功能點的調整上。
4、讓別人聽懂你說的話
把你的方案通過原型、文檔或口述的形式闡述出來,并能讓相關的參與者能夠明白他們需要做什么從而會解決這個問題,這個環節沒有但是。
以上四步缺一不可
如果你沒有耐性聽完用戶的反饋,那么后面步驟的任何決策就談不上正確與否。
如果你沒有多方采集問題來分析,那么后面的決策都是建立在一個脆弱的問題挖掘的背景下制定的。
如果你沒有從大局的角度來給出解決方案,產品和系統設計將很難保證合理,方案落地過程中的資源使用將會可能存在過度浪費,多人協作搭建系統的過程的溝通成本將會逐漸提高。
如果你不是自己去落地實施你的方案,你也有義務用不同的語言把問題和方案準確的傳遞下去。
在這四個步驟中,需要產品經理,用不同的視角來看問題。
視角1,用戶視角-負責使用產品,用戶不知道自己想要啥,但他會知道什么是沒有解決他問題的產品
視角2,產品視角-負責設計產品,產品應該以最終知道用戶需要什么為目標,并且能夠描述清楚。最終通過一個簡潔的產品方案準確解決用戶的真實問題。
視角3,技術視角-負責開發產品,技術應該聽明白用戶需要什么之后在動手,給出一個穩定合理的落地產品方案,最終解決用戶的真正問題。
用戶視角和技術視角如果能夠無縫對接,或者兩者可以自由轉換看待問題的視角,那么應該就不會需要產品經理這個角色了。
產品經理是幾個視角之間的翻譯器,在整個工作過程中需要產品經理能夠無縫切換視角來推進工作。
研發不是給產品經理打工,產品經理也不是要說服研發,而是用兩套思路的結合來解決用戶的問題。這個過程不缺少傳聲筒,而是翻譯器。
當你一次又一次的把用戶的問題直接“傳聲”給技術的時候,或許這個過程中真的缺少一名會“翻譯”的產品經理。
寫于二零一七年十月三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