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國慶節正逢中秋節,一下子8天長假,好多人都在張羅著回家。同樣的,我也不能免俗,越臨近假日,心情越煩躁,總想要回家。古詩云:“每逢佳節倍思親!”其實,每個離家的佳節,我都過不好。人在這邊,心卻掛念著家里的老老小小。想要跨越那條離別的鴻溝,怎奈現實中有諸多的無奈。
余光中說: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對于現在的我來說,鄉愁,是一條彎彎的鐵路,我在這頭,故鄉在那頭。
? ? ? ? ? ? ? ? ? ? ? ? ? ? ? ? 鄉愁,是一個個長途電話,我在這頭,父母,在那頭。
? ? ? ? ? ? ? ? ? ? ? ? ? ? ? ? 鄉愁,是盡在咫尺的視頻,我在這頭,女兒在那頭。
廣西早在8月就有月餅賣了,就是很普通的廣式月餅,感覺很粗糙。在這里,找不到細膩的蘇式月餅,而我家的那位,卻非常懷念蘇式肉月餅。他是個在吃食上從不挑剔的人,永遠都是有什么就吃什么。他說,想吃家里的肉月餅,那他是真的想家了。
在江浙滬一帶,中秋節都非常流行吃新鮮出爐的肉月餅。價格不是很昂貴,但是,現做現吃,有一種帶著熱氣的新鮮感。每年中秋節,長發西餅的門口,都會排著長隊,都是等肉月餅的人。肉月餅不大,起酥皮,里面是純肉加白芝麻餡。皮薄,餡大,咬一口,湯汁濃郁,咸甜適宜,鮮香誘人。
周六下午,我臨時決定自己做一盤鮮肉月餅,不為別的,只為了緩和一下他心中的思鄉情節。
肉絞成餡,感覺不夠細,再用刀剁一遍,確保做到肉餡細膩,無黏連。然后,拌餡,加調料,加芝麻。調好餡,揉面。用熱豬油和花生油一起加入面粉,確保面粉起酥和醇香。
其實,我從來沒有做過肉月餅,只是憑著記憶中的味道摸索,沒想到,給我做成了。大家都覺得很好吃,可我,卻總覺得,少了什么味道。我知道,那是故鄉的味道,是我無論怎么做,都做不到的經典之味。
八月十五,除了肉月餅,還有一道甜點,是蘇州人特別的牽掛—桂花糖芋艿。其實,只是普通的芋頭,可是,江南人細膩精致的飲食文化,給它增添了一件香濃的外衣—糖桂花。甜糯香軟的桂花,與細膩嫩滑的芋頭合在一起,混合了桂花的鮮香與芋頭的甜美,是一場味覺與嗅覺同樣奢侈的盛宴。
這里也有芋頭,糖桂花,網上也能買到,可我卻沒有勇氣去嘗試做一次心中回味了千百次的味道。因為,我怕凡俗的自己,破壞了那圣神的,屬于故鄉的味道。我更怕,那熟悉的味道,滑入愁腸,化作思鄉淚。我自認是堅強的女漢子,不該在眼淚中懷念故鄉。
或許,有人會說,我是個地道的吃貨,所以,總是懷念著故鄉的美味!其實,不盡然,對于我來說,故鄉的山,故鄉的水,故鄉的人,故鄉的所有一切都是值得懷念的。或許,身在故鄉的時候,沒有感覺。離開以后,才發現,故鄉,在游子的心里永遠是最美的!
三毛說:“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
我的心,棲息在我的故鄉,所以,我只是漂泊,一個漂泊的游子!
佳節臨近,我只能遙望故鄉,寄希望于明月,希望它能替我把思念捎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