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投資成功的核心方法論,簡單到令人發指的地步:低買高賣。
2.所謂的成長,就是“每天進步一點點”而已—— 每周進步一點點也比沒進步強出一萬倍,因為后面還有“復利效應”。嗯,這也是世人皆知的秘密,卻也偏偏是絕大多數人就是死活做不到的“秘密”。
3.那些從一開始就想要掙扎著成為“合格投資者”的人,從一開始就要養成“盡量靠自己的習慣”。每一次對他人的無腦依賴,都是對自己能力磨練的進一步棄絕。如果你是不能自己研究、不能自己思考、不能自己選擇的人,從一開始就不應該進入投資領域—— 這里是叢林,這里是現實生活中罕見的“達爾文主義絕對適用、肯定適用的領域”。
4.定投策略:定期等額購買某一支(或幾只)成長型股票。根據你的知識與判斷,最終,你選擇了某的股票,你認定它是個“成長型公司”,之后你就可以開始行動了:設定一個期限,可以是每周,也可以是每月,也可以是每個季度;每個期限到達之時,無視股價的變化,購買等量金額的該公司股票。
6.定投策略是很好的“避險工具” —— 因為在出手購買的那一瞬間,幾乎沒有任何百分之百確定的辦法去判斷:a) 當前時間點股價是否處于低點;b) 購買之后的一小段時間里股價是上漲還是下跌……而采用定投策略,則相當于確定地“捕捉”了一段時間里的均價。
7.上學的時候,99% 的人做作業(做功課,“do your homework”)是為了“交作業”(即,給別人一個交代)—— 這樣的習慣決定了絕大多數人從很小的時候就給“自己埋了一個雷”,或者說“挖了一個坑”:他們此生壓根就沒有過“提前做功課”的習慣…… 絕大多數人的習慣是“實在不行了才手忙腳亂地補作業”。從這個角度望過去,你可以輕松想象得出來:事實上,絕大多數人在投資領域里從一開始就滿身背負著“劣勢”。在投資領域里,
功課是做給自己的,并且還要在做完之后用自己的資金去“踐行”自己的功課…… 而后還要用五年、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去等待那功課的成績……
8.一個過去可能完全不當回事兒現在卻知道無比重要的習慣:“只字不差地閱讀”。其實,我還有個習慣要灌輸給大家:逐步徹底脫離“伸手黨”。
9.作業(1)在你的表單里加上定投策略。2. 自己開始思考探索“成長性公司的屬性與特質”。
反思1. 還有什么“世人皆知”的秘密?又,為什么這些“秘密”其實很有效但人們卻死活不重視?
人們往往是做最熟悉的選擇,而不是做對的選擇。人根本就是憑著感性在生活。所以,我們真的要不斷的去拓寬我們自己的認知,把有些不熟悉的東西變成熟悉,這樣我們才會盡可能做出正確的決定,才會有正確的行為。
2. 生活中還有什么事其實很簡單,可你就是沒做到?想想看究竟是因為什么?而后再琢磨一下,“有沒有辦法突破?”
生活中很簡單而沒有做到的事情有很多,比如說鍛煉身體。究其原因是因為,我事先設立了一個很大很宏偉的目標,但往往達不成,有很深的挫敗感,導致放棄。突破的辦法就是,給自己設一個小,但真的可以實施的目標,相信積累的力量。
3. “伸手黨”的屬性與特質是都有哪些?你在什么樣的情況下,“伸手黨”傾向極為嚴重?為了“再也不做伸手黨”,你必須糾正的行為習慣是什么?
伸手黨的屬性和特質就是懶惰不愿意行動。還有就是沒有看到行動給自己帶來的好處。還有就是對這個事情沒有想得很深很透,行動也不強。巨大的根本還是認知不夠。我在很多事情上,都是伸手黨。比如電腦問題的解決。我必須糾正的行為習慣是有想法遲遲不去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