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到要起筆時,耳邊突然回響起新概念2的標準英音“Lesson 12 ?Goodbye and Good luck...”。也巧,不如就拿那篇課文的名字作為題目吧,應景。
? 回京路上,同車的嬸嬸苦哈哈的說著過幾天的安排:“啊呀,過幾天又要起早貪黑的送小孩上學了。”妹妹一聽瞬間臉色也大変。我在一旁幸災樂禍,哈哈哈我可是高考結束的大孩子了,再也不用千篇一律的坐在教室里聽目的單一的課了。
? 和前十二年不同,開學前的我不再陷入作業危機與測驗危機,也不會想到老師就恐懼,反而一心期待起開學來。只是當我把喜悅發到同學群里后,波瀾不驚。
? 恍然大悟,我們群已經好久都沒怎么活躍了,他正如已經沉寂的小學群和一年有人發一次廣告的初中群一樣,安靜著,被遺忘。
? 車里收音機播起來了陳一發兒的童話鎮,百般無聊的我驚喜的發現自己可以跟唱。
不行,味兒不對。
? ?眼前只有剛考完試后一幫無知少女在KTV里齊唱的傻樣,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到這首歌,然后記住了。正如三年前他們自我介紹后,我們立馬熟絡起來一樣。可是現在沒有她們,只有我。
? 我們都曾在一起暢談過夢想,以為大家都會和預想的那樣進入同一個城市,和以前一樣打打鬧鬧。可事實上有人回老家河北的985發展,有人失利去往天津的二本求學,還有人就在原本的城市里摳摳縮縮的盤算著志愿到了自己從未計劃過的學校。我們已然陷在各自的焦灼中再無暇顧及周圍,于是也很少聯系。
曾經的設想在假期還沒結束的時候就已經成為了泡影。
? 今年暑假恰逢父親大學畢業二十周年,他們已經有同學聯系不上了,聽說同級其他系的人只湊起來了三個,同學情在時間和距離面前顯得那么單薄。我參與的同學會已經變成了漫無目的的吃飯和遛彎,聊天之中也盡是優越與自卑的碰撞。
這才是現實吧,不是么?
? 走散的人們沒有相聚的條件,當看到更好的以后,便也忘卻了相聚的理由。
? 也不盡然。
? 當我和媽媽去她上大學的城市時,她的舍友很主動的來幫助我們故地重游,熱心的一起嘮家常。
? 當我某天疲憊的發了條說說,好友立馬來投懷送抱。我那個要去天津上學的伙伴,臨出發前已經準備好了我的生日禮物。我們依然在牽掛著對方,情誼不減。
? 我滿足了,跟個孩子似的瞎蹦跶了好幾天。
? 還記得新概念里那篇文章講的是一個屢次獲獎的船長要帶著他心愛的船再次出發,孩子們,村民們為他送行,期待他獲得好成績。
我也想你們獲得好成績,有個好成果,希望你的生活是你期待的樣子
那么,再見,一路順風